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承辦,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協辦,中國物理學會支持的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科研儀器設備案例交流論壇”于2023年10月22~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代表約80人線下參加論壇。論壇同期進行網絡直播。
為推動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實驗技術人才評價體系,中國科協牽頭組建“科創中國”科研儀器設備案例庫。案例庫建設兩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進一步擴大科研儀器設備案例庫的影響力及知名度,吸引更多實驗技術人員使用案例庫,更好地為全國實驗技術人員服務,特舉辦“科研儀器設備案例交流論壇”。以“建設科研儀器案例庫,探索人才評價新模式”為活動主題,邀請院士、專家以主題報告等形式提升案例庫在合肥當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影響力,了解實驗技術人員需求,更好地為其服務。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級中心主任葛峰研究員作主題為《蛋白質組學儀器及應用》的報告,他詳細介紹了蛋白質組學儀器及應用的工作。他表示,目前國內蛋白基因組學領域與國外差距較大,不管從國家層面還是整個蛋白基因組學也面臨一個決策,究竟如何走出中國蛋白基因組學領域之路,是這個領域都要思考或者是面臨的挑戰。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劉順芳分享了以《天文儀器發展與應用》為主題的報告。不僅詳細介紹了天文儀器發展情況,同時科普了天文相關的熱點問題,讓大家了解到科學家們是如何利用儀器幫助人類認識宇宙天體,讓人們感知到天文學的奧秘。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主任降雨強研究員分享了《表型采集與分析---精子自動優選儀及植物CT的研制》為主題的報告。降老師長期從事光學顯微成像與操縱技術、表型組學技術、納米功能材料的開發與應用方面研究。此次報告從研發、應用等方向詳細介紹了自動精子優選儀與植物CT。
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質譜產品部部長張群以《三重四極桿液質聯用儀TQ-9200 的研發歷程與技術分享》為主題,從質譜市場、皖儀科技在質譜領域的多年積累、三重四極桿主要的研發歷程與難點三方面詳細描述了三重四極桿液質聯用儀TQ-9200 的研發歷程與技術分享。
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許克標作《量子精密測量儀器研發與應用》為主題的報告,量子精密測量是一項新的測量技術,突破傳統測量技術的限制可以實現更高分辨率,對于前沿科學或是工業醫療都帶來更多的支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工程師石磊作主題為《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的應用維護》的報告。石老師一直從事透射電子顯微鏡相關研究工作,負責球差電鏡等多臺透射電鏡的日常分析測試。此次報告石老師詳細描述了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的原理及應用維護。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科技條件處處長張文娟高級工程師分享了以《用戶評價促進廠商研發升級,公共平臺助力國產儀器騰飛》為主題的報告。她表示,其平臺希望能夠成為科學儀器自主研發的策源地,成為首套儀器的試驗田,成為企業推廣的加速器,幫助國家培養科學儀器設備開發的人才庫。
北京大學冷凍電鏡平臺技術副主任郭振璽高級工程師作主題為《生物安全電鏡設施建設規劃方案介紹》的報告。郭老師主要從事冷凍電鏡平臺建設運行管理研究和冷凍電鏡相關技術研究。他分享了自己在組織項目建設過程當中的經驗,介紹了生物安全電鏡設施建設規劃方案。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質平臺主任韓玉剛研究員分享了以《專業技術支撐隊伍創新能力建設》為主題的報告。韓老師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有著豐富的經驗還有獨到的見解,通過科技創新底層邏輯、科技創新人才的結構、技術創新人才的技術內涵、發展技術人才的建議來進行經驗分享。
10月22日晚上的閉門會議如期召開,除參加了下午主題報告環節的專家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劉文清、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高校分析測試分會秘書長姚文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霍永恒、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文海、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計量與檢測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兆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實驗中心高級工程師王雨松等專家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質平臺主任韓玉剛擔任主持人。
會議以“實驗技術人才職業發展及能力評價”為主題,從戰略咨詢建議、政策相關建議等方向聚焦實驗技術人才可持續發展、國產儀器替代等問題,開展了激烈交流討論。會后形成了“實驗技術人才職業發展及能力評價”建議報告。
10月23日上午,約十余位專家前往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制造基地參觀考察。(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