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大地一馬平川,玉米地一望無際,郁郁蔥蔥。沿著田間道路前行,16臺白色“大風車”映入眼簾,葉片在藍天中隨風轉動,村民在綠色的田野里勞作。現代化的風電場與傳統田園景象融為一體,這幅和諧畫卷位于亳州市渦陽縣陽光新能源風儲融合項目所在地。
亳州地處華北平原,風好地廣,日照充足,發展清潔能源是一大優勢。近年來,亳州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節能降耗,千方百計發展清潔能源,科學謀劃和推進一批清潔能源項目,包括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地熱能項目等,不斷推動全市綠色發展。
“我們項目的總裝機容量50MW,同步配備10MWh儲能系統,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1.16億度,相當于節約3.63萬噸標準煤,生態效益顯著。”陽光新能源風儲融合項目負責人表示,渦陽項目創新應用陽光新能源自主研發的風儲融合電站PowMart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具備毫秒級風儲聯合一次調頻、調峰、偏差補償等核心功能,通過“多功能組合運行最優模式” 可主動支撐電網穩定頻率,提供電網靈活資源,還能最大程度提升場站發電收益。
據了解,今年1—8月份,亳州市新能源新增裝機規模69.57萬千瓦,累計裝機規模386.27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41.6億度、占全社會用電量56.8%,高于省“十四五”目標任務31.8個百分點。
作為農業大省,亳州市農林生物質能資源豐富,每年農作物秸稈產量約600萬噸,如何把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近年來,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積累,亳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在渦陽縣光大綠色環保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干料棚,記者看到,所用發電原料全是小麥秸稈、玉米秸稈和樹皮樹枝等農林廢棄物,完全取代了傳統的燃煤。
光大綠色環保生物能源(渦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克福表示:“2022年,我們電廠發出綠色電力2.2億度,處理農林廢棄物28.56萬噸,相當于節約標煤9.52萬噸,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民增收近8600萬元。”
亳州市發改委環境資源科科長張彥介紹,亳州市農林生物質能資源豐富,每年農作物秸稈產量約600萬噸,如全部用于發電,約折合電量50億度。
從風能、太陽能到生物質能、水能,新能源快速發展,助推亳州市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4.8%,居全省第4位;扣除可再生能源后,該市單位GDP能耗下降14.3%,下降幅度居全省第1位。
“亳州市堅持以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為關鍵,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積極開發風電、地熱資源,推動光伏發電規模化發展,逐步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清潔能源消費體系。”亳州市發改委副主任縱雙園表示,預計到2025年,亳州市將實現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領先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以上。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