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安徽師范大學思政課教師路丙輝帶著10名學生“毅行”來到壽縣古城,完成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行走的思政課’,一開始叫‘文化苦旅’,也叫‘青春毅行’,就是我帶著學生,通過長途徒步旅行,一邊了解沿途文化歷史知識,一邊暢聊人生,在走向社會、開闊視野的實踐中達到科學育人的效果。”路丙輝說。這次壽縣之旅歷時5天,步行100余公里,師生們用腳步丈量大地上的文化,觀照對應課本上的文字,將思政課真正搬到田間地頭、鄉間小道,讓育人育心的過程變得更立體、豐富、鮮活。
像這樣“行走的思政課”,路丙輝已堅持多年。1995年,剛參加工作3年的路丙輝帶一個學生騎車繞了長三角一圈。回來后,師生二人都覺得收獲很大。路丙輝就把這個形式固定下來,一般春天走短途,秋天利用國慶節走長途,師生們足跡到過九華山、南京、滁州、巢湖沿岸等地。
作為思政講壇上的“深耕者”,路丙輝一直結合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不斷優化思政課教育方式。他表示,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現在,我們思政課教師應自覺做好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宣傳員。”他認真地說。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他,學生愛聽的思政課,一定要有親和力和針對性。“教師要充分發揮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結合專業理論傳授,以更生動的教學方式,講出‘真理的味道’。”路丙輝表示,要用“真”的情懷、“真”的行動、“真”的理論影響、感染、打動學生。
路丙輝認為,結合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實際,黨的創新理論是具體、鮮活、可觸摸的。思政課教師應自覺走進社會,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快速發展的實際狀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結合親身經歷和群眾生動實踐,使宣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心靈。
“在實踐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我將更進一步以至誠報國的理想求是創新、因材施教,用言為士則的情操啟智潤心、樂教愛生,用勤學篤行的態度甘于奉獻、以文化人。”路丙輝說。(陳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