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聚沙成塔”,合肥敢投、早投、會投,奠定了如今國內新型顯示第一城的基礎。9月21日上午,作為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重要活動之一的2023新型顯示產業大會,在合肥天鵝湖大酒店舉行。工信部賽迪顧問發布《2023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城市及競爭力研究》報告,合肥居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城市及競爭力第一名。大會上,合肥市新型顯示產業協會正式揭牌,20家行業優秀企業獲表彰。
2008年,經濟危機蔓延全球,也是在這一年,合肥獨具慧眼拿出全部家底投資了京東方,成為國內城市投資戰新產業的生動故事。15年后,伴隨著中國在全球面板制造產能中占比超過50%,合肥的新型顯示產業競爭力也攀升至國內第一位。
工信部賽迪顧問在21日大會上發布《2023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城市及競爭力研究》報告顯示,1920年全球初代顯示技術萌芽,100多年后的今天,以LCD、OLED為主導,Mini/Micro LED、量子點顯示、噴墨打印、3D顯示、激光顯示、電子紙等多種顯示技術競相發展的U盾多元化顯示格局加速形成,目前在超高清顯示、折疊智能手機、車載顯示、虛擬現實等領域,全球競爭正在加劇。
這一百年歷程中,中國在顯示產業中快速崛起。到2020年,全球面板制造產能向中國加快轉移,我國LCD產能占比2020年達到50%,截至今年這一份額還在持續增長,而在2005年時,中國面板制造產能只占全球的5%。
在國內,各地全方位生態競爭逐步展開。據統計,2022年,廣東、安徽、四川位居國內新型顯示產能前三位。廣東已量產G8.5/8.6LCD產線4條,G10.5代線3條,是國內年產能唯一超過6000萬平方米的地區。安徽、四川分別在高世代線、柔性AMOLED領域引領國內發展。截至2022年,廣州市在面板制造產線簽約投資額最高,接近2000億元;深圳、武漢、合肥、廈門分列2~5位。
同時,賽迪顧問還發布了新型顯示十大城市及競爭力榜單,評估指標體系覆蓋新型顯示產業競爭力所包含的全部內容,能夠說明各地在產業綜合、研發創新、產業成長、市場拓展、未來發展等各環節的水平程度,綜合反映了各地新型顯示產業競爭力的大小。
在2023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城市中,合肥排名第一位,深圳、成都、廣州、武漢分列2~5位;廈門、重慶、北京、綿陽、蘇州分列6~10位。
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賽迪顧問報告研究顯示,合肥與蘇州是長三角地區新型顯示產業城市的代表。其中,合肥作為國內最早布局顯示面板制造的城市之一,2019年新型顯示器件入選了首批66個國家戰新產業集群名單。報告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合肥全產業鏈累計投資超1900億元,集聚企業數量超過150家,是國內新型顯示產業鏈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實現產值千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長達10.1%。
廣州、深圳、廈門三城市代表東南沿海地區再次入圍十大城市榜單,其中廣州、深圳占廣東省面板產能比重90%以上,繼續保持國內前五。川渝鄂地區成都、武漢、重慶、綿陽四市入圍,其中綿陽首次入圍。
目前,AMOLED成為十大城市著力布局的重點方向。2020年以來,十大城市在LCD領域的產能占比從90.1%下降至75.6%。同期,AMOLED產能占比則由62.9%提升至83.2%。十大城市在面板制造端投資占比達到79%。
截至目前,合肥新型顯示產業鏈擁有京東方、維信諾、康寧、彩虹液晶、視涯科技、樂凱科技、三利譜、江豐電子、先導、鼎材等行業龍頭企業。合肥擁有新型顯示企業超150家,從業人員超3.9萬人,建成三條TFT-LCD量產線、一條打印OLED試驗線、一條硅基OLED小尺寸線,在建一條柔性AMOLED6代線,形成了涵蓋上游裝備、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組以及下游智能終端的完整產業鏈,各類面板年出貨量國內領先(目前全國第二,世界第三),產業鏈本地化配套能力和協同創新成效快速提升,產業整體規模在國內居于第一方陣。
合肥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資重大項目建設,實現技術和產能的突破。合肥市通過產業基金與京東方合作,以“國有資本投資入股—通過資本市場退出—循環再投入”的形式,帶動社會資本高強度投資京東方為龍頭的新型顯示產業,先后建設了京東方6代線、8.5代線、10.5代線,實現了新型顯示產業的跨越趕超。市屬芯屏等重大基金平臺累計出資超450億元,成立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專項引導基金,支持包含新型顯示產業在內的重大項目快落地、快建設。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