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據悉,這是全國首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項立法。草案從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際出發,圍繞“首位產業”定位和全力打造創新生態、“智造”生態等“七個生態”要求,對依法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行了多項探索創新。
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天培在關于《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促進條例(草案)》的說明中透露,汽車產業已成為我省優勢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培育招引了奇瑞、蔚來、大眾(安徽)、合肥比亞迪、江淮、合肥長安、漢馬等7 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整車企業,全省主要動力電池企業20家、電機企業10家、電控企業8家,2023年1~8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51.5萬輛,占全國的 9.5%。
《條例(草案)》明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總體要求和推進機制。規定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的總體要求是堅持創新引領、以強促大,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堅持產業協同、開放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需要,按照“主體集中、區域集聚”的要求,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組織保障機制,全力打造創新生態、“智造”生態、服務生態、人才生態、文化生態、資本生態和開放生態,營造“首位產業”良好氛圍。
《條例(草案)》強化科技創新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動作用。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其他組織加強產學研合作,通過組建創新聯合體、創新聯盟、開放型汽車生態實驗室等方式,聯合開展新能源汽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研發服務。
《條例(草案)》突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前瞻引領。鼓勵動態競爭,規定允許技術路線明顯不同的多個牽頭單位同時獲得前期立項。鼓勵新技術路線發展,支持開展氫內燃機、甲醇制氫、甲酸制氫、固態電池、碳化硅半導體、滑板底盤等新技術研發應用。
《條例(草案)》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智造生態。明確“主體集中、區域集聚”的產業發展導向,有序引導和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秩序,引導各地差異化協同發展,構建“雙核聯動、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