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博物館里的徽州古建筑,走進校園和課堂。9月10日上午,《博物館里的徽州古建筑》數字精品課程在安徽博物院正式與師生、觀眾見面。
“徽州古建筑陳列”是安徽博物院特色專題陳列之一,一直以來備受市民歡迎?!恫┪镳^里的徽州古建筑》數字精品課程以“徽州古建筑陳列”為依托,整合文物資源,選擇適合青少年學習的徽派建筑常識進行解讀,并以此為基礎延伸出對相關徽州文化的賞析。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發布現場了解到,課程體系分為“桃花源里人家”“牌坊”“祠堂”“民居”“匠心獨運”“拾遺”等篇章,包含徽州村落的選址與布局、徽州三絕、榫卯結構、徽州三雕等豐富內容。課程還采用現代數字化技術,放大徽派建筑中的建筑細節,利用影視化手段展示傳統手工藝制作,讓同學們在課堂可以“近距離”觀察與欣賞徽派建筑的精妙絕倫,彌補了傳統課程教學的局限。課程還設計有配套的手工材料包,結合每節課的主要內容,同學們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手工制作DIY,提升動手能力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徽州古建筑的神奇和魅力。
“徽州古建筑以其獨特風格成為徽文化的重要承載體,保護好、利用好徽州古建筑,就是守住徽文化的‘筋骨肉’、傳承徽文化的‘精氣神’?!卑不詹┪镌焊痹洪L卞堅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當前針對徽州古建筑的研究以及數字化應用,多重保護而輕利用,偏重學術理論而缺乏科普實踐,面向青少年的、聚焦地域文化、專門解讀徽州古建筑的出版物不多,以富媒體形式系統展示徽州古建筑的出版物則更少,《博物館里的徽州古建筑》數字精品課程的研發與出版彌補了該主題科普教育領域的空白。在“雙減”“大思政課”“研學”等教育背景下,《博物館里的徽州古建筑》數字精品課程也是“館·?!ど纭笨缃缛诤系囊淮沃匾獙嵺`。
據介紹,該課程由安徽博物院攜手時代新媒體出版社,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的,將博物館文物文化資源轉化為學校教育課程資源,課程基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特點,規劃設計為16個課時,項目成果為包含課程軟件與耗材包在內的電子出版物。
課程發布當天是我國第39個教師節,現場還同時舉辦了教師節專場體驗沙龍,合肥市教育局等單位以及30余位合肥市教師代表、16家地市博物館代表現場參與體驗、交流。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