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城鄉居民醫保繳費已正式開始。按照安徽省近日發布的相關通知,2023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為每人1020元,其中個人繳費380元。很多居民會有疑問:為什么今年個人繳費又漲了呢?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了合肥市醫保局,對此疑問進行解答。
我省個人繳費金額為全國最低標準
“在我的印象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金額每年都在增長。去年還是350元,今年又漲到380元了。”合肥市民劉女士的疑問,相信很多市民也有。
根據《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做好2023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安徽省確定了2023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為每人1020元,人均政府財政補助標準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約占居民醫保年籌資額的三分之二,為居民醫保籌資的主要來源。結合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我省執行個人繳費標準每人每年380元,為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
相比之下,2022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為每人960元,其中個人繳費350元,人均政府財政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
“大家不能只看個人繳費標準上漲,也要看到財政補助也是在不斷增長的。”合肥市醫療保障局醫藥管理和待遇保障處處長葛慧敏介紹,居民醫保基金從建立之初,實行的是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相結合的定額籌資模式,同時根據需求實行定額籌資、按年動態調整的籌資機制。
城鄉居民醫保籌資來源中,不僅個人繳費逐年在增長,國家各級財政補助也相應增長,且籌資標準遠高于個人繳費標準。“個人繳費與財政補助共同匯成醫保基金健康保障池,為所有繳費的居民提供保障,共同使用。”葛慧敏說。
醫保報銷待遇這幾年一直在提升
“個人繳費金額上漲的同時,醫保待遇也在不斷提高。在住院、門診報銷,慢特病及藥品種類、報銷比例等方面均有很大提升。”葛慧敏說。
以合肥市為例,這幾年報銷比例穩步提高。目前,合肥市城鄉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9.18%,政策范圍內普通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60%。
待遇保障向門診延伸和擴展,城鄉居民基層普通門診年度報銷限額增加了50%,從2022年的100元/人增加到目前的150元/人。同時,慢特病保障范圍逐步擴大,門診慢特病病種由最初的3個擴大到現在全省統一的74種。
此外,基本醫保藥品目錄穩步拓展。2000年以來,國家先后發布了9版醫保藥品目錄,2023年3月1日正式實施最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達到2967種,其中西藥1586種,中成藥1381種,中藥飲片892種,醫保藥品目錄納入了抗腫瘤、新冠治療、罕見病治療等領域的藥品,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領域也有藥品被納入。在新冠治療用藥方面,阿茲夫定片、清肺排毒顆粒等成功進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用藥保障范圍不斷擴大,醫療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醫保基金收支平衡才能可持續運行
“當然,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就醫觀念轉變,大家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就診次數逐年增加。特別是很多人就診更趨向大醫院,甚至異地就診,就醫花費成倍增長,報銷額度加大,使得醫保基金的支出也在不斷增多。”葛慧敏分析說。
有數據顯示,合肥2019年以來就診人數年平均增長2.7%,其中,在三級醫療機構就診人數占比均超過 72%,異地就醫人數年平均增長幅度超過 28.7 %,醫保基金支出的平均增幅超過39.3 %,個人繳費增長率還不足10%,遠遠低于報銷額的增長率。
此外,葛慧敏也表示,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也加大了醫保基金的保障難度。2022年合肥市60歲以上老年人146.12萬人,占戶籍人口數18.25%。“老年人發病率高、病情重、資金需求量大。人口出生率較低,新增繳納醫保基金的人員較少。這兩者形成新的收支矛盾,加大了醫保基金壓力。”
“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醫保基金總額增加可以支撐更多的老百姓看病,可以支持更多的好藥貴藥納入報銷范圍,可以增加更多的門診報銷病種等等,最終受惠的還是所有參保的城鄉居民。”葛慧敏表示,國家一系列醫保政策調整和醫保待遇提升,導致醫保基金支出的擴大,為了維持收支平衡,就需要增加人均繳費和財政補助標準,才能使醫保基金平穩、可持續運行。下一步,醫保部門將嚴格執行醫保政策,釋放改革紅利,確保醫保基金安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為廣大參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醫療保障服務。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實習生 潘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