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安徽:融入國家戰略 把握“最大勢能”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吳春華 分享到 2023-08-23 09:24:45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安徽借上長三角的“東風”,搭上一體化的“快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安徽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近年來,安徽緊緊把握這個“最大勢能”,堅持上海龍頭帶動,學蘇浙之長,揚安徽優勢,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在創新共建、協調共進、綠色共保、開放共贏、民生共享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以“上進生”的奮力姿態,在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上邁出了更大步伐。

  回望一體化發展的“安徽步伐”,有務實的合作,有實在的紅利,有令人驚嘆的便捷,有讓人喜悅的成就。

  打好“創新之牌”

  創新,是安徽的“特色優勢”和“金色名片”。在一體化發展中,安徽積極攜手滬蘇浙,搶下“先手棋”,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協同攻關,共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同當好國家科技創新的“先鋒隊”。

  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同創”,張江實驗室、合肥實驗室、蘇州實驗室、之江實驗室集群發展,G60科創走廊九城聯動,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聯合揭牌,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邁出新步,超4萬臺大型科學儀器實現共建共享,協同創新迸發智慧火花。

  創新共建、成果頻出。安徽與滬蘇浙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中國科大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成功研制“祖沖之二號”“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

  在安徽,原始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動能持續增強,高端人才加速匯聚。我省高起點運行合肥國家實驗室,打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五大研究院,布局建設12個大科學裝置,構建世界一流大科學裝置集群,安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11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實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擴容升級科技創新“攻尖”計劃,謀劃建設“科大硅谷”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2022年,安徽共吸納技術合同30116項,合同成交額3070.82億元,較上年增長41.1%。

  目前,整個長三角聚集23個大科學裝置、10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50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別占全國1/3、1/5、1/6、1/7。

  迎著科技革命的澎湃浪潮,“開路先鋒”正加速馳騁。

  緊握“合作之手”

  近日,在位于滁州市來安縣的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汊河片區,捷泰太陽能電池片二期項目現場的運輸車輛進進出出,廠房內正加緊生產,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省際毗鄰地區有著一體化發展的“先天優勢”,在結對合作幫扶中更是當起“先鋒隊”“橋頭堡”。近年來,寧滁、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加快建設。在合作機制上,滁州市、馬鞍山市分別與南京市聯合成立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示范區建設;縣區層面相應成立由雙方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雙組長的建設工作推進小組。市場化運作方面,來安縣與南京江北新區、滁州市南譙區與南京市浦口區分別合資成立投資公司,負責片區投融資與開發建設。這些新型功能區成立以來,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超100個,總投資1200多億元。

  不僅僅是皖東南,如果把目光聚焦到北邊,淮北和徐州這對皖北蘇北“老鐵”也緊緊握手。隨著結對合作幫扶的推進,兩市“親上加親”,交出一份可圈可點的一體化發展“答卷”。

  在產業發展方面,淮北、徐州有著很多互補性,合作空間廣闊?;幢变囯姵?、電子元器件、氫能源等產業鏈與徐州新能源產業有著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效能。為此,淮北發揮機械加工、精密智造良好的產業基礎優勢,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積極嵌入徐州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等產業鏈條。

  既是鄰居也是合作伙伴,“結對合作之手”越握越緊。去年以來,安徽推動皖北城市與滬蘇浙城市(區)多層次多主體合作,在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促進資本與項目對接、提升民生共享水平、開展干部互派掛職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激發了皖北地區內生發展動力。8對結對城市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甬蚌、寧滁、松六、徐淮等合作園區掛牌成立。

  2022年,滬蘇浙在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4371個,實際到位資金10165億元,同比增長10.7%,占全省比重58.9%。

  共建“幸福之圈”

  “時空距離更近了,跨省辦事更方便了,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可以共享了”……這些年,越來越多安徽人切身體會到一體化帶來的紅利。

  高鐵、高速、公路、公交,更密的交通網,讓人們在長三角間來往如同“串門”一般便捷。安徽與滬蘇浙協同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與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間基本實現鐵路客運公交化運行、2小時快速通達。省際高速公路方面,黃山至千島湖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泗洪至許昌、宿州至揚州、徐州至明光、蕪湖至雁翅、濟南至祁門碭山段等5條高速公路先后貫通。13條省際毗鄰地區公交客運線路相繼開通,合肥與長三角8個城市實現地鐵乘車“一碼通行”,道路運輸證等5類電子證照數據實現“長三角”地區證照互享。

 ?截至2022年底,長三角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666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16649公里,里程和面積密度均居全國主要城市群之首。

  不僅僅是交通,更多滬蘇浙大醫院醫療資源共建共享,安徽人不用出省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目前,我省與滬蘇浙輸出醫院合作共建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聯合辦院5個,設立分院6個,組建醫聯體350個。

 ?政務服務尤其是異地辦事開辟了“綠色通道”。截至目前,異地提取住房公積金、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等長三角148個高頻事項“跨省通辦”、30類高頻電子證照互認通用、41項應用事項“一卡通辦”。

 ?在文化旅游方面,長三角還聯合發布“上海‘一大’會址—浙江嘉興南湖—江蘇淮安周恩來故里—安徽大別山金寨‘兩源兩地’”等22條長三角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共同打造“跟著考古游長三角”世界級文化旅游廊道。

  規劃一張圖、交通一張網、辦事一個章、民生一卡通……如今,長三角的都市圈已然成為“幸福圈”。

  “融”得越深入,獲得的紅利就越大;“鏈”得越緊密,發展的勢能就越強。

  當前,安徽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潛力巨大、未來可期。安徽將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爭當“上進生”“優等生”,突出思想觀念上的全面融入、體制機制上的等高對接,在科技聯合攻關、產業鏈供應鏈一體協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市群輻射聯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大旅游深度合作等方面接續發力,謀劃推進一批牽動性、標志性重大工程項目。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凰县| 应用必备| 信阳市| 喀喇沁旗| 迁安市| 曲阜市| 六安市| 贺兰县| 蓝田县| 博乐市| 兴义市| 定结县| 邵阳市| 九江市| 怀柔区| 遵义县| 丹寨县| 虎林市| 罗定市| 金溪县| 新竹县| 六枝特区| 平山县| 宁津县| 石嘴山市| 鄱阳县| 平潭县| 离岛区| 奉新县| 永嘉县| 高青县| 宾阳县| 会昌县| 利津县| 左权县| 通化县| 深泽县| 茶陵县| 钟山县| 东兴市|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