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是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版圖上重要的一塊,號稱中國式現代化的“火車頭”。
蚌埠,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正奮力與“火車頭”接軌,搶抓國家戰略“接口”,轉化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風口”。
8月20日,從全省扎實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大會上傳來喜訊:“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打造長三角生態系統治理新樣板”(蚌埠“靚淮河”工程)獲評安徽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十佳”創新案例。蚌埠市委組織部人才辦、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國代表全省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優秀集體、優秀個人上臺領獎。
春華秋實,不負耕耘。近年來,蚌埠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和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甬蚌結對合作幫扶重大機遇,堅持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拉高標桿、鍛長補短,加強“政產學研長用金”合作,從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上深度融合、融入,在一體化中加快推動蚌埠高質量發展。
主動靠上去,做強“產業鏈”
8月21日,蚌埠黨政代表團踏上赴滬蘇浙地區考察學習的行程。
堅持高位推動,蚌埠成立推動長江經濟帶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建立完善長三角區域合作多層次對接機制,不斷拓展溝通渠道,搭建合作橋梁。
借力“滬上資源”實現“蚌發活力”,借力“東方明珠”點亮“淮畔明珠”。
6月30日,上海安徽經濟文化促進會蚌埠分會在滬成立,這既是蚌埠深入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具體行動,也讓廣大在滬打拼創業、投資經商的蚌埠籍人士有了自己的“娘家”。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蚌埠加快發展的態勢和優良營商環境,讓我們下定決心為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上海安徽經濟文化促進會蚌埠分會會長、羅瑞 (上海)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在成立大會上感慨地說。
今年5月31日,由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提供科研技術支持、羅瑞醫療投資建設的蚌埠市腸道微生態與腸菌移植產業基地項目在蚌山區正式開工。項目創新合作模式,高效整合了醫院、政府、科研單位、企業等各類資源要素,成為蚌埠加強“政產學研長用金”合作的又一范例。
為了在產業鏈上更好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蚌埠市充分發揮工業基礎優勢,明確六大新興主導產業和五大產業集群,將長三角地區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
2022年,蚌埠簽約滬蘇浙地區項目130個,協議總投資642.3億元。今年上半年,共簽約長三角地區項目92個,協議投資額421.3億元 ,同比增長15.5%——
數字的背后,不僅僅是蚌埠融入長三角的決心。以一個個項目為載體,也使得蚌埠與滬蘇浙地區的關系日益緊密,合作方式持續創新,合作領域不斷拓寬。
精準接上去,賦能“創新鏈”
仰望星空,逐夢空天。
空天產業被譽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8月8日,中國·蚌埠空天智造產業園項目在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啟動建設,蚌埠市人民政府與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搶抓空天信息產業特別是商業空天發展機遇,蚌埠按照“1+4+N”的產業空間布局,占地2000畝的產業園,將建設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空天科技創新中心等,充分對接航天人才需求,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將產品技術和服務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布局,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和高端產品的配套,打造空天信息產業創新發展的高地。”對于中國·蚌埠空天智造產業園的定位,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院長孫剛如是認為。
向著融入一體化道路奮力奔跑中的蚌埠,浪潮奔涌、動能澎湃。
作為安徽第二科教資源大市,蚌埠集聚了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中電科40/41所、中國兵器214所等一批科研院所,成為蚌埠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大優勢——開發蚌埠市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臺,推動與寧波科技大市場在科技成果、專家資源、儀器設備等創新資源的共享共用;加強甬蚌兩地科技大市場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專家人才、儀器設備等資源對接;深化與東華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江蘇大學等大院大所合作,加快實施聯合攻關項目;舉辦甬蚌技術需求發布會暨甬蚌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洽談會,揭牌成立“長三角”MEMS與傳感器產業創新聯盟,讓更多的企業受益……
與長三角地區在科技創新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化,為蚌埠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全力融進去,拓展“資本鏈”
產業發展與資本密不可分。
6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安徽芯動聯科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蚌埠第9家上市企業,也成為中國(蚌埠)傳感谷第一家上市企業。
依托中國(蚌埠)傳感谷,甬蚌兩市共建寧波蚌埠微電子產業園,重點打造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一期總投資20億元。此次芯動聯科成功上市,既為企業做大做強注入了源頭活水,也為蚌埠加快打造自主可控芯體最多、種類最全、產值超千億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形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國(蚌埠)傳感谷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6月5日,由安徽國控、蚌埠高新區主導發起設立的安徽國控蚌埠高新產業投資基金簽約,基金總規模10億元,將聚焦新型顯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傳感器等產業進行投資,撬動企業發展新空間……近年來,蚌埠市堅持用市場的邏輯謀事、資本的力量干事、平臺的思維成事,積極探索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領域深度合作,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在金融服務方面,蚌埠充分發揮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皖北分中心作用,加強后備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目前已開展培訓10次,參訓企業778家。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持續推進,銀行等金融機構也不斷打破地域限制,為實體經濟發展助力。徽商銀行設計甬蚌產業園區綜合金融服務方案。蚌埠市還謀劃推出“光大銀行-蚌甬貸”信用類產品,重點支持從寧波新招引企業、項目發展。
搭平臺,聚合力,促發展——目前,蚌埠市與寧波市依托固鎮經開區共建甬蚌產業合作園,采取“管委會+公司”模式,成立安徽省甬蚌合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2000萬,雙方各持股50%,首期出資1000萬已到位,已啟動配套“四橫四縱”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額10億元。
寧波海創集團與蚌埠自貿區經發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注冊資本金1.55億元,海創集團占股70%,經發集團占股30%,著力打造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中首個由對方主導且重資產投入的共建園區。
真誠引進來,激活“人才鏈”
科創、產業協同發展,關鍵在于人才。
今年4月初,中國 蚌埠首屆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落下帷幕,大賽以“賽創珠城 海聚英才”為主題,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106個優質創業項目報名。大賽歷經啟動儀式、分站賽及總決賽,最終有15個項目脫穎而出,分獲一二三等獎。這些創新創業者以此次大賽為契機,奔赴蚌埠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實現價值、創造傳奇。
蚌埠市把抓好人才工作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全面加強招才引智。特別是去年來,蚌埠搶抓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印發《打造區域性人才強市推進高質量發展決定》,出臺16項人才引育扶持政策,建成投用蚌埠創新館,加快建設科技大市場,2022年登記科技創新成果771項,吸納、輸出技術成交額分別達135億元、85億元。
在甬蚌合作對接中,為了加強人才互動交流,寧波市選派20名干部來蚌埠市掛職,蚌埠市也選派10名干部赴寧波掛職。蚌埠還邀請寧波市專家服務團一行11人到蚌埠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活動,涵蓋基礎教育、基層醫療、文化旅游、生態環境、農業技術推廣等方面,“把脈助力”蚌埠發展。甬蚌兩地人社部門表示,將進一步建立完善專家服務的長效機制,持續有效開展好后續工作。
“不斷提升開放的思維和境界,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蚌埠市發展和改革委主任陶廣生表示,下一步,蚌埠市將努力在產業合作、園區共建、項目建設、人才交流、公共服務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加快深度融入長三角步伐,更好賦能蚌埠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
借長三角 “東風”,搭一體化 “快車”。蚌埠,奮楫揚帆正當時……(李揚 王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