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源量子研發的國產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本源司南PilotOS客戶端正式上線,用戶可以直接進行本地量子計算編程,不需要聯網即可使用量子計算軟件服務。
從最小的硅基量子芯片開始研制,到測控量子芯片信號的量子計算測控一體機,軟件操作系統,直到2021年成功交付用戶第一臺量子計算機整機,經過20多年的堅守深耕,今天的本源量子已成為國內量子計算龍頭企業,也是國內首個量子計算獨角獸企業。
“量子計算已進入實用化優勢應用場景探索的新階段,加快量子計算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國產量子計算機應用是重要支撐。”在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國平教授看來,搶占量子科技賽道,必須堅持自力更生實現自立自強,讓超強量子算力支撐各行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國際上量子計算的研制開發已步入由龍頭企業主導,研發、應用“雙向驅動”階段,應用牽引和市場導向的加速效能不斷凸顯。而國內研發和應用之間還存在“斷層”,加大量子計算成果轉化緊迫性不言而喻。
對此,郭國平建議,應發揮科技型企業引領作用,加大自主知識產權軟硬件推廣應用,構建自主量子計算生態圈。“支持量子計算操作系統、量子計算語言、編程框架、芯片設計工具等基礎軟件的研發尤為關鍵,要加大量子計算軟硬件產品和服務在國內外市場的應用推廣,從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郭國平說。
加快量子計算成果落地,培育壯大自主的量子計算軟硬件產業“朋友圈”和生態圈至關重要。中國的量子計算產業聯盟最早是2018年在合肥成立,經過5年多的發展,聯盟成員數已經突破80家。
“以產業聯盟匯聚各行業力量,探索量子計算技術在各行業應用,可有力推動量子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為安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塑造更強勢能。”郭國平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