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下軍裝,換上工裝,在輸電線路專業一干就是20余年,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宿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超特高壓運維班班長廖志斌從一名電力“小白”淬煉成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安徽省技術領軍人才。他務實創新,憑借拼勁、鉆勁和韌勁,一步步成長,后來帶著團隊一起成長,走在帶電作業的生死邊緣,他所運維的線路成為系統內出了名的“放心通道”。他說:“我愿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守護著萬家燈火。”
通信兵成為線路“蜘蛛俠”
在進入電力行業前,廖志斌是一名軍人,服役于赫赫有名“沙家浜”團通信連,1998年廖志斌在千里江堤上火線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2000年,他褪下軍裝,換上了工裝,來到了輸電線路專業。
“剛開始以為爬桿子架線沒什么大不了,和通信兵差不多,但是第一次爬上鐵塔的時候,還是有點緊張。”廖志斌說以前在部隊爬的通信桿是幾米高,而輸電鐵塔則是幾十米高:“不會就練,練會為止。”
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廖志斌專心學習,兩年的崗前培訓學習,他捧回了三學期全校第一的好成績,分配到了宿州供電公司線路工區。
工作不到一年,廖志斌就參加了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舉辦輸電線路專業技術競賽。作為一個新人,他白天向師傅們請教拉線技巧,晚上自己琢磨摸索,精益求精。比賽現場,廖志斌雙手同時使用套筒扳手,行如流水,在激烈的賽場上贏得掌聲雷動。回到公司,老班長不時地描述比賽場景,眉飛色舞。
2012年,安徽省電力公司選拔線路員工參加全國500千伏輸電線路技能競賽。廖志斌因線路專業技能水平過硬成功入選,在集訓過程中,他主動加壓,多學習、多訓練,在全省舉行的500千伏輸電線路技能競賽中獲得個人第一名,并參加了第八屆全國電力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取得個人第十一名,獲得了“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稱號。
廖志斌說從事的帶電作業是一項技術要求高、工作環境苦、勞動強度大、危險系數高的工作。工區技術員吳翔說“看志斌干活就是兩個字:舒服!爬桿利索、作業麻利,就像電影里的蜘蛛俠一樣。”
運維出電力系統出名的“放心通道”
廖志斌常年奮戰在線路一線,憑借過硬的本領,多次在省市級競賽中獲得佳績,他先后被聘任為安徽電力應急技能集訓隊教練、國家電網公司高級兼職培訓師、國網安徽電力首席技能大師,被同事夸贊為“宿州帶電作業一哥”。
2018年,面對特大臺風災害,廖志斌連續奮戰在搶修現場,直到恢復送電。2020年,廖志斌全天候堅守在抗疫保電第一線,在運維好所轄輸電線路外,還肩負起境內±800千伏雁淮線等9條特高壓線路的綜合特巡任務,實現了疫情期間電力“大動脈”的安全穩定運行。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廖志斌先后3次被選派赴北京,參加奧運、十九大、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大供電保障工作,每一次都圓滿完成任務。
他先后組織參與完成500多項帶電作業,實現“零差錯”,多供電量近3000萬千瓦時。2022年4月,廖志斌帶領團隊完成了超高壓線路屬地化運維后安徽地市公司級首次等電位帶電作業,成為國網宿州供電公司超高壓線路等電位帶電作業第一人。
二十余年,廖志斌用雙腳丈量著宿州電網,累計巡視線路11萬余公里,對所轄線路的電力潮流、運行工況、技術參數等信息了然于胸。共消除輸電線路重大隱患600余處,組織完成500多項帶電作業,做到安全零差錯,國網宿州供電公司輸電帶電作業班所轄線路成了公認的“放心通道”。
薪火相傳創“一門雙勞模”佳話
把工作做巧做精,遇到困難愛動腦子,愛鉆研愛琢磨的廖志斌工作不久就引起了全國勞模許啟金的注意,成為他的徒弟,“不能丟師傅的臉,要把啟金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廖志斌成了啟金工作室青年一代的創新帶頭人,并自己帶徒弟了。
2018年,在一次線路巡檢的過程中,廖志斌和同事發現靠近導線側的一個螺栓上有一個銷釘缺失了,需要及時補加。通常,補加銷釘的方式有停電補加和帶電補加兩種。停電補加方式會影居民用電,帶電補加銷釘在當時的現場條件下不可行。
最后,班組討論決定,采用絕緣桿操作補加是最好的辦法,可沒有專用工具怎么辦?廖志斌帶動大家開動腦筋,研制出了一個帶電安裝銷釘的專用工具,并在絕緣桿頂端加裝一個可視探頭,用過手機實施監控安裝,順利排除了隱患,小發明解決大問題。
像這樣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開動腦筋解決問題,就是廖志斌帶領同事一起搞創新、搞發明的常態。
“發明創新不是我們的強項,但是我們想通過努力,讓工作簡單化、智能化,讓大家在工作更安全更高效。”參加工作以來,廖志斌共主持、參與40多項創新項目,取得國家專利授權18項,發表科技論文24篇。
宿州電網3000多公里的輸電線路,每一條線路的運行工況、電力潮流、技術參數等信息,廖志斌都如數家珍。他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是黨的二十大代表,和師父許啟金一起創造了“師徒黨代表 一門雙勞模”的佳話。
(方圣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