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在安徽海創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將一塊塊“退役”鋰電池投入到巨型機器里,經生產線“消化”后,“吐”出黑粉、外殼、銅鋁、隔膜等回收用料。
“我們基于水泥窯廢氣資源再利用以及水泥窯燒成工藝特點,對廢舊鋰電池進行物理化拆解。”中國海螺創業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安徽海創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章邦志介紹,拆解后可分離出回收用料,提取出有價金屬鋰,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鋰電池中有電解液,里面的易燃物質影響回收,因此在目前的鋰電池回收工藝中都需要先進行放電并合理處置電解液。而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廢舊鋰電池項目(CKB鋰電池回收項目)無須預放電或人工拆解,利用水泥窯廢氣可以將電解液中的危險物質揮發,創造絕氧環境來解決燃爆風險。”章邦志告訴記者,該鋰電池回收項目全流程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劑,產生的廢氣經過水泥窯進行無害化處理,無新增排放。據了解,該項目中的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舊鋰電池工藝技術由中國海螺創業控股有限公司與日本川崎重工共同研發,目前為國內首創,該技術已獲得相關專利11項。由于自動化程度高,2022年項目建成產業化示范線,并成立安徽海創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實現連續規模化生產。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130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4.1%,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做好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既能解決動力蓄電池環境污染問題,也可以實現電池材料的循環利用,這對促進新能源汽車可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循環經濟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章邦志說,目前,安徽海創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江蘇、河南、河北等6個省份設立子公司。(記者 阮孟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