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時自備購物袋、夏季空調溫度不要低于26℃、無人使用的會議室應關掉燈源及冷氣……在2023全國節能宣傳周開展期間,為了大力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社會風尚,6月14日,“商報社區行”走進合肥市包河區方興社區瑞園居委區。活動現場,志愿者通過PPT為社區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以及普及節能降碳、碳中和等相關知識。互動環節,通過制作節能臺燈,號召廣大青少年也加入到節能減排行動中,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倡導節能環保 從身邊小事做起
“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是在1990年國務院第六次節能辦公會議上確定的,從1991年開始,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每年舉辦。”社區志愿者儲國慶首先向居民們普及全國節能宣傳周的背景知識,“鑒于全國性的缺電情況,2004年全國節能宣傳周的活動由原來的11月6日改為6月舉行。”隨著夏季氣溫不斷升高,用電高峰也隨之到來,儲國慶呼吁道,“我們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喚起人們節能的意識。”垃圾分類看似是一件小事,卻是連著民生文明的大事。現場通過PPT形式,講解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并介紹“什么是垃圾分類”和“垃圾分類的好處”。
隨后,志愿者向大家提出了關于垃圾分類的幾個問題,在場觀眾都認真思考,積極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那么如何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呢?大家紛紛表示,少買不必要的衣服、不過度包裝、減少肉蛋奶的采購頻率、不掉進奢侈品的陷進……“今天通過對垃圾分類知識的學習,讓我意識到保護環境已經迫在眉睫。”來自合肥市四十六中七(15)班的中學生王浩宇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城市中的人們每天會生產大量的生活垃圾,根據估算,每人每天生產的垃圾大概是1.2公斤,那么中國每天生產的垃圾達到3億噸。而處理垃圾只能通過填埋、焚燒和堆肥來解決,并且垃圾處理的費用也比較高。如果做好垃圾分類的工作,那么既達到了環保要求也實現了能源節約。
巧手制作節能小臺燈 用科技點亮世界
低碳指的是什么?我國使用的能源以什么為主?在互動環節,通過趣味問答的形式,社區工作人員普及了碳達峰與碳中和知識。“我國承諾在2030年前,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等活動產生的溫度氣體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通過正確認識和了解碳達峰與碳中和,呼吁廣大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一起做到節能減排低碳。
互動環節的最后,設置了手工制作節能小臺燈的環節。志愿者介紹了制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做法,將臺燈材料包發給現場的每位小觀眾,在老師的指引下進行連接木板、制作線路、安置電池、張貼燈帽。由于活動過程中穿插著燈泡發光原理的物理知識,這些激發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咔噠”,燈亮啦!當看見手中的小臺燈發出白熾光,小觀眾們興奮不已。“今天的活動太棒了,讓我收獲頗豐。”家住濱湖觀湖苑的劉禹茗笑著說,他根據臺燈的形狀、顏色,專門制作了一個小燈罩,“這個臺燈雖然個頭小,但它可以發光,而且非常節能。”隨著一盞盞小臺燈紛紛亮燈,每個人都充滿成就感。
(通訊員 李璇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周梅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