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農民也可以評職稱,今年起針對數字經濟領域新職業增設職稱專業。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2023年度全省職稱評審工作將從6月份開始,今年我省將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審,增設數字經濟領域專業。
■減少獎項和人才稱號等限制性條件
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安徽省人社廳近日就做好2023年度全省職稱評審工作有關事項發出通知,要求各評委組建單位健全品德首位評價機制,堅持“先立后破”,力避“一刀切”、簡單化,突出貢獻、能力、業績,建立體現職業道德、專業能力、技術水平、創新成效等多維度的職稱評審標準,樹立正確用人導向。
在職稱評審中,合理設置論文和科研成果,調整不合理學歷和資歷,減少獎項和人才稱號等限制性條件,健全科學的職稱評價機制,激勵引導人才職業發展。
通知明確,鼓勵探索開展人才積分評價,除基礎研究外,把橫向課題、縱向課題同等對待、折合成相應積分,以成績和貢獻論英雄。我省今年開始將組織開展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評審工作。
■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審
職業農民也可以評職稱。我省將結合鄉村人才振興工作部署,面向長期扎根基層、從事適度規模生產經營的高素質農民、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者、農村手工藝者、民間藝人、技術能手等人才,研究制定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實施辦法,貼近農民實際,打破學歷、論文、獎項、職稱、年齡等條件限制。
職業農民職稱評審將聚焦產業發展需要設置鄉村振興農經、農技、農藝、農林、農建、工藝、獸醫、畜牧、水產、農機化以及電商營銷等11個專業,開展高級、中級、初級三個層級職稱評審。
完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我省將開展技術經紀專業職稱評審,對從事應用研究的科研人員,加大成果轉化評價指標權重。凡以科技成果轉化成效作為業績條件申報職稱評審的專業技術人員,著重評價其技術創新取得的自主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情況及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將成果轉化經有關單位(機構)認定創造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作為對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考核評價的主要依據。
■增設數字經濟領域專業
今年起,我省將逐步構建數字經濟職稱專業體系,針對數字經濟領域新職業增設職稱專業,有序合理授權省委網信辦設立網絡安全工程專業,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將設立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專業,省數據資源局設立大數據、區塊鏈專業,合肥市設立集成電路、量子通信和人工智能專業,并組建相應評審委員會。
■學術造假和職業道德失范“一票否決”
持續提升職稱信息化服務水平,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今年中初級職稱評審原則上要求登錄職稱管理系統進行網上評審。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效力,原則上不再發放紙質證書。
我省還將積極推進跨區域職稱互認,打破人才流動壁壘,今年將職稱異地確認納入“專業技術人員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對從外省市和中央部委所屬企事業單位跨區域、跨單位流動到我省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等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其在原區域、原單位取得的職稱(“雙定向”和非國有除外),可由用人單位依據其工作崗位和實際水平予以確認,并在單位內部自行使用,無需辦理確認手續。
我省將在職稱評審中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申報人員提交申報材料時應承諾提供的相關證書、業績成果、論文等材料真實可靠。實行學術造假和職業道德失范“一票否決”,對通過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并記入全省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評審誠信檔案庫,記錄期3年。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