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風(fēng)帶著陽光的溫煦,輕輕地吹軟軟地吹,麥子就黃,菜籽就熟,桑葚就在孩子們關(guān)切的眼神中,油油地烏紫,讓人垂涎欲滴了。
在老家,桑樹沒人管沒人問,自生自滅,就是歪斜在村邊、河畔、坡埂上,隨意生長的野丫頭。不過這丫頭卻有著善變的個性,剛坐果時呈青白色,漸長漸綠,青春期了,便開始泛紅,成了經(jīng)不起別人開玩笑的大姑娘了,害羞得滿臉緋紅,然后酡紅,紅到極處便發(fā)紫,透出油油的光澤,及至中老年,竟是一片黑色,黑得發(fā)亮。半隱半現(xiàn)在綠葉下面,遠(yuǎn)遠(yuǎn)一瞧,倒像是一串串紅紅、紫紫、半紅半紫、半紫半黑的星星,雖是低調(diào),謙恭,如何能瞞得住一個個貪吃的孩子?一雙雙銳利的目光早就瞄上了,他們的味蕾一直惦念著樹上的佳果,他們的心思打從樹上有了青果,就沒想離開那幾株可愛的桑樹啊。
桑葚最為紫黑誘人,飽含甜汁的時候,大人們卻沒工夫去采摘,正值農(nóng)忙“雙搶”,腳步飛飛地在地里收麥子,揉菜籽,栽山芋,種黃豆,給玉米、棉花除草呢。倒是便宜了枝頭的烏鶇喜鵲黃鶯斑鳩白頭鵯,邊吃果子邊大聲歡呼,不見《詩經(jīng)》里寫么,“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仿佛聽到孩子們邊驅(qū)趕邊咒罵:呸!爛嘴巴斷翅膀的壞鳥兒死鳥兒,敢搶我們的桑葚!最饞桑葚望眼欲穿的恰是生于斯長于斯的野小子野丫頭們,一見樹上的果子由紅變紫,就上了樹,爬上枝,用手摘,扔進口中,舌頭一壓,甘美、多汁、清涼、甜蜜就溢進了喉嚨,再摘,再扔,不過癮了,一把把地擼,大口大口地咀嚼,吞咽,一股股甜美的果汁直往喉管里淌,那滋味實在太美。若還嫌不過癮,手舞足蹈地就站在樹上晃,這一晃,好嘛,枝葉亂顫,一粒粒桑葚直往樹下落,樹下就是一陣紫色的桑葚雨。恰巧鄰家的小妹妹來了,一聲歡呼趕緊蹲下身去撿,邊撿邊往嘴里填,笑瞇瞇的。若是桑樹夠大,果子夠多,樹上的孩子更是開心,桑葚雨想下一場就是一場,想下多少就下多少,樂得小妹妹咯咯直笑,歡叫著跑回家,拎了小籃子來裝。看妹妹的小籃里差不多滿了,才停了手腳不再搖晃,桑葚雨說停就停,敢情比天上的雷公電母還神氣。
若是一棵大桑樹歪在河心里,因水氣充足,那果實便更加飽滿,紫得透亮,也更加鮮美甘甜。熟透了,一粒、又一粒桑葚便“叮咚”落入水中,誘引得一隊隊魚兒吐著水花浮上來,嘴巴一張,就嘗到了樹上的美食。或者尾巴一甩,拽入水底,繼續(xù)慢慢享用。
遇上樹枝柔軟不便攀爬可怎么辦?還真難不倒野小子們,劃了小船,或游泳過去就是,吃得雙唇烏紫大呼過癮,還要摘上兩捧留給晚歸的小姐姐,愛食桑葚的姐姐正彎腰在水田里插秧呢。
每每看到桑葚,我常會想起遙遠(yuǎn)的童年,跟了姐姐劃一葉輕舟摘桑葚的芬芳童年。
前兩天駕車出城,看到路邊有一株桑樹,不算大,卻掛滿了紫黑的果子,地上也落了許多,我嘗了兩顆,很甜。只是沒鳥吃,更無人采摘,大螞蟻你叼我推,歡歡地往家搬。倒讓人心中忍不住惆悵,想到了一句詩:殷紅莫問何因染,桑果鋪成滿地詩。
(朱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