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隋唐古“掘溝”運河遺址獲得確認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張晨 分享到 2023-05-22 17:24:57

  光明日報訊(記者蘇雁)近日,2023大運河考古新發現學術研討會暨徐家橋遺址考古成果發布會在江蘇如皋舉行。會上發布重大考古成果,隋唐古“掘溝”運河遺址獲得確認。

  受江蘇省文物局委托,從2015年6月開始,南京大學考古文物系及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教授的專業團隊開展江蘇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點的調查研究工作。此后,他們陸續在與唐朝時期日本遣唐使歷史有關的南通如東國清寺遺址和隋唐時代“掘溝”運河遺址一線,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

  為揭示徐家橋遺址地層堆積情況及遺址年代、性質,探明徐家橋遺址與古運河的關系,特別是要弄清古運河遺址的年代及其是否為隋唐古“掘溝”運河的遺存,經國家文物局、江蘇省文物局批準,賀云翱團隊于2022年3月開始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同時,對位于古通揚運河上的如皋市歷史城區開展了考古勘探,目的是與徐家橋遺址考古協同認識如皋城市與古代運河的關系及城市文化的起源和發展等問題。

  經過2022年3月至12月近10個月的發掘和勘探,考古人員在徐家橋遺址發現不晚于唐代的古運河遺跡及晚唐五代時期的灰溝、宋代的古河道、灰溝、灰坑等各類遺跡11處,出土唐代至宋代的文物標本200多件,包括瓷器、釉陶器、鐵器、銅錢、銅像、磚瓦、建筑構件等。

  在如皋歷史城區的考古勘探結合了城市建筑施工過程,發現唐代水井、宋代水井遺跡各一處,五代—宋代、元明時代的城市道路遺跡各一處,發現唐代至元明時代的瓷器、牙牌、錢幣等文物標本百余件。出土瓷器中有來自長沙窯、壽州窯、越窯、宣城窯、宜興窯、景德鎮窯、吉州窯、龍泉窯等窯口的產品,反映出唐、宋時代古“掘溝”運河沿線及濱海區域城市交通和商業的繁榮。

  賀云翱向記者介紹,如皋市徐家橋遺址及如皋市歷史城區的考古工作所獲發現對認識以下問題有重要意義。一是確認了徐家橋遺址為古通揚運河沿岸晚唐五代到宋代的聚落遺址。遺址與其南側的古運河遺址密切相關,遺址中發現的一條宋代河道與運河北岸直接貫通。遺址中出土的與手工業相關的琉璃殘件、農業工具、古錢幣、不同窯口的瓷器、建筑磚瓦、河道遺跡等,生動展現了唐宋時代古通揚運河沿線的一般聚落文化。由于這是古掘溝運河沿線的首次聚落考古,在學術上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二是確認了遺址所在的古通揚運河遺跡的時代和性質。發掘證明,該段運河的時代不晚于唐代,結合唐代開成四年(839年)日本遣唐使團中請益僧圓仁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里所記載的內容可知,這段古通揚運河遺跡正是隋煬帝時期開挖的“掘溝”運河遺跡,也是唐開成四年日本遣唐使團去揚州及長安所行走過的運河河道,與如東國清寺遺址共同構成了南通“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遺跡。

  賀云翱認為,出土的運河遺跡、來源廣泛的古代瓷器、古農耕用具、古錢幣、古牙牌、城市建筑遺跡等材料,為認識大運河鹽文化、江海交匯地帶的區域開發歷程、江海城市文化起源發展、南通地區海上絲綢之路遺跡等歷史提供了重要資料。如皋徐家橋遺址及歷史城區的考古工作也有助于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南通遺跡申報世界遺產工作。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22日 09版)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定安县| 满城县| 团风县| 秦皇岛市| 安化县| 靖西县| 麻城市| 西华县| 吴江市| 交口县| 麟游县| 名山县| 靖安县| 赞皇县| 奉节县| 尤溪县| 屏东县| 潮州市| 普兰店市| 化德县| 曲松县| 安达市| 罗田县| 巴东县| 德庆县| 榆中县| 都昌县| 隆安县| 饶平县| 奉新县| 禹州市| 西华县| 南漳县| 新乡县| 太和县| 新巴尔虎左旗| 额尔古纳市| 河津市| 博客| 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