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合肥大科學裝置“加速”培育?一粒種子
來源:合肥日報 責任編輯:吳春華 分享到 2023-05-04 09:45:19

農作物育種,周期往往很長,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且結果不確定。

拿小麥來說,一個優良品種,從數十個甚至上百個原始材料選配雜交組合,經多代篩選,到審定推廣,需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在合肥,一個全新的平臺正在建設,它可以將6~8年的育種周期縮短到1年左右,開辟育種新賽道。

“經過近40年的生物育種與物質科學交叉創新研究,我們在種質創新、資源篩選鑒定、基因快速純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已經具備了建設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種大科學裝置的能力和水平。”談及這個平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黨委書記吳麗芳自豪之情寫在臉上。

譬如,該所開創新興交叉學科“離子束生物工程學”,率先在國內將離子束用于作物種質創新以及遺傳育種上,利用離子束誘變技術創制了水稻耐儲藏、脆稈、重金屬低積累、抗除草劑等和小麥閉穎、株型、代謝缺陷等多種類型突變體近4000份,培育生物品種40多個;在全國率先開展智慧農業研究,以人工智能賦能本體農業,突破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并在全國率先進行綠色智慧農業全產業鏈技術集成和示范——“第二糧倉”科技工程。

去年3月份,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安徽相關大學和科研院所及種業龍頭企業,發起建設合肥智能育種加速器大科學裝置平臺。該平臺包括一個智能育種中心和三條研發線,通過離子艙、逆境艙、加代艙等軟硬件設施建設,實現三個加速,即加速新種質發現、加速種質鑒定和加速種質穩定。

平臺建設完成后,將實現70%以上的自主研發率,90%以上的國產化率,90%以上的無人化程度;可以讓育種效率提高60倍以上,在新基因挖掘和突破性種質資源創新方面進入國際第一方陣;建成10年內總體經濟效益200億~300億元。

配套從“鏈”入“圈”

走進位于合肥經開區南部的大眾安徽核心零部件產業園的電池組裝廠房內,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測試電池包。

“作為定制化廠房,我們筑巢引鳳,依據大眾安徽供應商的需求進行設計、施工,建成后定向租賃給供應商使用。”合肥經開區國有獨資公司海恒集團副總經理蔚鵬介紹,產業園先后引進西德科、延鋒集團等配套企業入駐,助力大眾安徽形成集生產、組裝、測試、發運為一體的產業鏈,提高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截至目前,大眾安徽已有38家供應商在合肥投資,投資規模71億元。

而在合肥經開區北部,投資15億元打造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已入駐延鋒、海川、李爾等多家零部件配套企業,并發揮裙帶效應,吸引西上海、天汽模、夢馳達等企業落戶周邊,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生態圈,形成既完整又高度聚集的產業鏈。

產業缺什么,合肥就補什么。一直以來,合肥都在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努力構建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體系。

“我們始終堅持‘本地替代’和‘區域協同’兩端發力。實施產業鏈關鍵環節本地替代工程,加強區域合作,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本地替代”補鏈方面,我市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延伸帶動產業鏈相關中小企業發展,構建需求對接、業務關聯、市場融合、經營協同等模式,集聚零部件等配套企業近200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圈。在“區域協同”強鏈上,我市招引新能源汽車“百人會”研究院,組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新能源和網聯汽車產業聯盟、合肥都市圈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為產業發展、企業升級提供平臺、智庫支撐。

全力當好“首席服務官”

4月20日下午,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供需對接會舉行。會上,企業家們頻頻互動、尋求合作,現場氣氛熱烈。

會上還傳出重磅消息:除特殊專用車輛外,合肥市黨政機關和市屬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全部采購新能源汽車,新增及更新公交車全部采購新能源汽車。

對于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合肥可謂不遺余力。不僅如此,合肥還提出,全力當好“首席服務官”、做好“最大供應商”,攜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為汽車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合肥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近年來,合肥堅持純電驅動技術路線,建立扶持政策體系,強化科技攻關、推廣應用、雙招雙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價值和競爭力。

在政策支持上,我市先后出臺了《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若干意見》《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綠色出行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形成“產業政策-兌現細則-實施意見”組合拳,有效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資金支持上,市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僅如此,2022年,市建投集團、市產投集團、市興泰集團通過產業引導基金、創業引導基金、天使基金,以及債權、保理、擔保等多種方式,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此外,配套使用環境也在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建成各類充電設施7.92萬個,車樁比約1.34∶1,優于全國平均水平(2.95∶1),建設規模及車樁比均位于全國前列,初步形成了市區2公里充電服務圈,日均可服務約19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今年新能源汽車年產值力爭超2000億元

“作為全市工業經濟預期最大的增長點,今年力爭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80萬輛、產值翻一番,超2000億元。”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汽車產能有望超過300萬輛,力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7000億元。”

目標已定,如何實現?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支撐。今年,我市將全力服務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推動蔚來新橋基地、比亞迪等項目產能爬升,大眾安徽、國軒高科電池項目加速建設。

同時,根據去年底出臺的《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圍繞“三基地六園區”產業發展格局(“三基地”即下塘、新橋、新港三大百萬輛整車生產基地,“六園區”即合肥高新區、新站高新區、包河區、廬江縣、肥東縣和巢湖市六大零部件園區),聚焦底盤、電池、汽車電子等細分環節,開展針對性強的招商。

“在招引過程中,我們注重引進與整車企業強相關的企業,比如精密鑄造、車身輕量化結構件等項目,同時立足汽車的智能化方向,引進智能座艙、汽車芯片、汽車操作系統等軟硬件結合的高技術類企業。”該負責人說,“另外,我們還將鼓勵本地零部件企業主動嵌入整車企業供應鏈,提升本地配套率,爭取新進入整車供應鏈企業(產品)30個以上。”

我市還將盯住關鍵核心加大科技創新。圍繞國家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新布局、雙智建設新模式、換電應用新業態,聚焦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發力,在重大研發專項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項目中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項目。

乘風破浪,直掛云帆!

回望合肥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精準把握、果斷出手,以及強鏈延鏈補鏈等一整套組合拳,都帶有鮮明的合肥印記。可以說,合肥“汽”勢,其勢已成!

而未來,合肥新能源汽車必將乘勢而上,書寫更加精彩的發展篇章。

(本報記者 趙俊松 蘇曉瓊)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西乌珠穆沁旗| 阆中市| 江都市| 渑池县| 怀来县| 阿城市| 乌拉特中旗| 安庆市| 郧西县| 双峰县| 连城县| 徐州市| 莱芜市| 偃师市| 浠水县| 五原县| 三穗县| 绥中县| 凤城市| 丰台区| 昌宁县| 梨树县| 黄浦区| 清苑县| 巴马| 镇平县| 莎车县| 吉木萨尔县| 新沂市| 合川市| 铜陵市| 海晏县| 海伦市| 襄樊市| 大荔县| 福安市| 德惠市| 额敏县| 嘉峪关市|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