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蕪湖的最南端,有一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谷田園——南陵縣煙墩鎮靄里村。靄里行政村是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村,內有小格里省級森林公園和橋頭、大木山、倉里、格里胡四個美麗鄉村。暢游靄里村,記者既欣賞到了山水相連、炊煙裊裊的鄉村畫卷,同時又感受到了書香四溢民風淳樸的薈萃人文。
小格里森林公園的翡翠五連池 楊政/攝
霧里山村組圖之一 龐致平/攝
美麗鄉村藏有“天然氧吧”
走進靄里村,只見綠樹成蔭、碧水潺潺、煙雨朦朧、群峰云遮霧漫,山村被籠罩在云霧之中。靄里村森林覆蓋率高達87%,擁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林,是華東地區難得的原生態景區,日常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達26000個,因此也有“天然氧吧”之稱,是不少游客養生休閑的好去處。
在靄里村,記者發現靄里村擁有形式多樣的觀光度假產品,不僅有“天然氧吧”小格里省級森林公園,還有農事體驗萬畝茶園,民俗文化體驗豆腐坊、糧坊、蜂蜜坊、木榨油坊等。據煙墩鎮副鎮長陶瑞婷介紹,靄里村鄉村旅游開發以“山水原鄉·愛你靄里”主題定位,圍繞“一核雙廊五區兩中心”規劃,即以小格里森林公園為核心,以鄉村田園觀光廊道(山下)和山野休閑康養廊道(山上)互聯,打造門戶形象展示區、鄉旅休閑服務區、鄉創民俗體驗區、鄉風人文度假區、山林生態保育區等五區,同時建設旅游服務中心和產業服務中心。
“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堅持村內各項設施設備符合國家關于環境保護的要求,不造成環境污染、自然資源破壞和其他公害。”煙墩鎮副鎮長陶瑞婷告訴記者,靄里村鄉村建設努力做到保存原有的地形地貌,融入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展現原生態最美鄉村風光。
靄里書房孩子們正在認真閱讀 劉靜文/攝
靄里書房棕編體驗課 劉靜文/攝
“網紅書房”傳承鄉土文脈
漫步靄里村,不僅有秀麗旖旎的自然風光,還有歷史悠久的人文風光。靄里村的“詩仙橋”靜靜訴說著詩意山村的曼妙,“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詩仙李白曾在靄里留下千古佳句,晚唐詩人羅隱也曾隱居于此,汪氏一門三代進士留下狀元村。
“我們想把鄉村的文化遺產更好地保護起來,同時將獨特的文化元素融入到鄉村建設中。”據了解,靄里村中現存的古橋、古道、古井、古樹、古洞、古村等文化遺產都得到科學、妥善的保護,同時,省級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祭灶王祈福儀式、目連戲、武功獅子、打蓮湘、舞龍燈、面塑、木榨油等也同樣具有完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制度和措施。
靄里村以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利用文化元素融入鄉村建筑、景觀設計,改造建筑與原有風貌協調統一,重塑詩意閑適的人文環境。蕪湖首座鄉村書房就坐落于人文薈萃的靄里村,云朵般的造型、落地窗的設計不僅是當地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是外地游客不得不去打卡的“網紅書房”。
靄里書房棕編體驗課 劉靜文/攝
據介紹,整座書房占地1038平米,附屬景觀面積800平米,擁有圖書10000余冊,涵蓋科教、文學、少兒、生活等類別,既能豐富村民和游客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成為村里的“第二課堂”。
陳金妹是靄里村的手工藝人,在靄里村的書房內,經常能看到她為孩子們開展“棕編小課堂”。記者了解到,煙墩鎮借助書房這個公共平臺,不斷傳承鄉土文脈,加強農耕文化、民間技藝、鄉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利用,在繼承傳統技藝中支持農民實現增收。(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