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睡著之后都會說夢話,但有些人還會“拳打腳踢”。一覺醒來,枕邊人或者自己已經“鼻青臉腫”,這些你注意過么?其實,這是一種睡眠行為障礙,叫做“RBD”,也叫快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將圍繞睡眠障礙疾病開展義診活動。
50歲的張大爺近幾年一直深受“做夢”的苦惱折磨。最開始一兩年只是睡著了之后說夢話,或者抬胳膊,最近半年睡著后“力氣驚人”,一個拳頭揮過來床邊玻璃墻碎落一地,一覺醒來,自己身上也是青一塊紫一塊,以至于即使很困也不敢睡覺。
張大爺來到安醫大一附院神經內科睡眠障礙專科門診,通過仔細的問診和睡眠監測,發現張大爺是“RBD”。經過治療,張大爺的癥狀得到控制,睡夢中“拳打腳踢”次數越來越少,幅度越來越小,張大爺終于可以放心睡眠了,睡覺不再是他的麻煩事。
“RBD患者的夢境常常非常生動,事后回憶起來仿佛親身經歷。”安醫大一附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謝成娟介紹,夜里睡著后,他們可能會出現面部、肢體的“小動作”,可能是凸嘴、系衣扣、招手、空抓等,有時嘴里說著夢話;嚴重的會大喊大叫、拳打腳踢、揮拳頭以及出現類似打架的行為。部分人因為動作較大,會從床上跌落下來,打傷自己或身邊的人。“一覺睡醒之后,他們常感覺精疲力盡,達不到休息的目的。”
李女士今年41歲,年輕時就有說夢話的現象,最近這五六年,一到晚上睡眠就犯起了難,手腳也不大靈活了,晚上睡夢中經常被自己的“動靜”驚醒,有時甚至發現自己躺在地上。苦惱的李女士來到安醫大一附院神經內科門診,通過睡眠監測的檢查,證實為RBD。經過藥物治療,李女士沒有再從床上跌下來過,癥狀明顯得到了控制。
“有上述癥狀的患者家中,在地板上放置床墊,將家具的邊角用軟物包裹,睡前移去潛在的危險物品如利器、玻璃、水杯等。”謝成娟建議,最重要的是前往睡眠門診進行正規診斷及治療,目前RBD主要是采用氯硝西泮、普拉克索等藥物控制夜間癥狀,所有這些藥物都需要在具有資質的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
世界睡眠日將近,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將圍繞睡眠障礙疾病(快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發作性睡病等)開展義診活動。
現場義診:
時間:3月21日9:00-11:00
專家組:安醫大一附院神經內科、呼吸內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心內科、中西醫結合科
地點:安醫大一附院高新區門診前廣場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通訊員 胡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