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合肥氣溫不斷攀升,迎來持續晴好的天氣,搶抓施工黃金期,合肥市包河區安置房項目建設也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施工場景,全力以赴趕進度、抓質量、保交付,以大建設“包河速度”圓百姓“安居夢”。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15日從該區獲悉,今年包河區全年計劃交付11個安置房項目,可安置居民2.8萬人。
合肥市郎溪路與江村路交口西北角,緊鄰高架橋沿線,一條400米長的綠廊生機盎然,未來,這里將成為錦繡坪塘安置點居民“家門口的公園”。在合肥市包河區淝河鎮錦繡坪塘項目建設現場,十余臺塔吊揮舞著吊臂在空中忙碌。該項目占地142畝,總建筑面積約28.2萬平方米,總投資13.2億元,計劃新建21棟高層住宅、1所18班幼兒園,建成后可滿足1896戶居民安置需求。
自年后復工以來,該項目每天約有近千人同時作業,“目前我們四個地塊同步推進主體施工,搶抓天氣晴好的有力條件大干快上。”合肥市包河區建發公司項目負責人張士運介紹,該項目還優化施工工藝,使用“鋁膜+附著式腳手架”施工模式,能夠提升施工效果,大大縮短項目工期。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城市更新工作的不斷推進,合肥市包河區安置房建設迎來集中建設和交付期。為提高安置房建設品質和效率,該區率先在合肥市采取安置房多主體建設的“賽馬機制”,由開發商、區屬國有企業、區重點中心等共同參與安置房建設,形成比學趕超的氛圍。“目前,區內安置房項目從進場開工到竣工交付,基本能實現36個月內完工的建設周期要求,部分項目有望在28個月內完工。”該區住建局副局長吳宇山介紹。
在合肥市南二環沿線休寧路ACD安置房項目現場,春日陽光下工地一片繁忙。由合肥市包河區重點工程建設管理中心代建的休寧路片區城中村項目安置點,目前正組織竣工驗收,常青街道也同步開啟分房準備工作。再過不久,這里的1904套安置房即將迎來主人。該項目包括18棟主樓、2棟商業樓和1棟幼兒園,總建筑面積27.3萬平方米,小區內種植了銀杏、垂絲海棠、關山櫻、無患子、烏柏、香樟等百余種植物,景色怡人。目前,該項目已獲合肥市優質結構工程,正在積極爭創省市工程質量獎項。
據悉,2023年合肥市包河區將新開工建設一批、續建一批安置房項目,全年計劃交付11個安置房項目,建筑面積227萬平方米,可安置居民2.8萬人,休寧路ACD、御景黃城、美丹家園三期等項目將竣工交付。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 通訊員 杜靜 葉玉庭 吳敏雪 張政 張平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