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合肥高新區對外發布《工業企業碳積分試點實施方案》,這也是國內首個園區層面的以工業企業為管理主體的碳積分制度。
“碳積分”,實際上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額。使用汽油、柴油驅動的汽車,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利用傳統化石能源作為動力、燃料的企業,也在增加“碳排放”。
碳排放過多就會導致溫室效應,進而導致全球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為了應對這種危害,多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目的是減少“碳排放”。
在這樣的背景下,至少產生兩類企業。一種是積極發展新能源或者是加強植樹造林等活動的企業,他們減少了“碳排放”;另一類繼續使用化石能源的企業(比如仍然使用煤炭發電的企業)仍在持續增加“碳排放”。
對后者需加以限制,控制“碳”的排放數量。對前者則應該給予鼓勵、獎勵。一旦碳積分制度建立后,后者可出錢購買“碳積分”,為他們超排的“碳”買單。
據悉,高新區出臺方案通過選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作為試點企業,建立基礎數據庫,根據國家、省、市及行業有關碳排放核算標準,結合不同產業的碳排放強度標準及園區企業的實際情況,核算碳積分,建立起“碳積分”評價體系,建設碳積分管理平臺。
依托該平臺,工業企業可以搭建“碳信用”管理體系,逐步構建工業企業碳管理一體化體系,加強結果運用,加快實現節能減排、碳達峰碳中和、近零碳車間及工廠等目標。
“十四五”期間,我國工業高質量發展進入關鍵期,碳達峰目標實現正邁入窗口平臺,夯實綠色生態基底已然成為提升合肥高新區發展競爭力的必然途徑。工業領域的節能降碳是合肥高新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核心關鍵。
合肥高新區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探索實施工業碳積分試點,有助于引導企業提升碳排放和碳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利用經濟手段以較低的成本推進產業和工業綠色低碳升級,助力構建工業綠色低碳轉型與工業賦能綠色發展相互促進、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格局。
(通訊員 張艷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梁巍 實習生 陳蘇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