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通過我的觀察,我發現12到15歲的孩子,尤其是父母外出務工的,會有一些心理行為狀態有異常。”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泗縣二中教師惠鳳蓮在接受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她將會在全國兩會時帶去關于呼吁社會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建議。
今年48歲的惠鳳蓮目前任職于宿州市泗縣第二中學,從教24年來,她一直擔任一線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堅持用厚重的底蘊涵養學生,用先進的理念引導學生,用靈活的課堂教學手段吸引學生,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中華文化。她始終以“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為目標,不以學習成績區別對待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狀態。
據了解,心理斷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這一年齡階段,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這一時期,是少年到青年的轉型時期,他們對于未來生活、學習的意義、或者對日常的行為還沒有正確的規則性認知,處于搖擺的狀態,所以如果不多加關注和引導,可能出現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興趣不高、語言不太符合禮儀習慣、頂撞家長等。”惠鳳蓮解釋,心理斷乳期其實是每個人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是一個過渡時期,有一些好奇迷茫也正常,但要及時加以引導,促進孩子們形成健康的價值取向。
從教期間,惠鳳蓮一旦發現這一時期有心理問題的孩子,便會立刻及時針對性解決。此外,惠鳳蓮還組織了以她個人命名的“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老師們共同關注身邊的學生,如果有表現異常的,及時向學校報備,安排心理咨詢師和輔導師介入引導。
針對這一時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全社會應該如何行動起來,惠鳳蓮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她在建議中提到要從三方面共同努力。一是家庭教育方面,根據國家新出臺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希望每個家庭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多關注,多傾注精力,一定要有好的家庭教育。二是學校可以開設專門的課程,讓孩子得到正確引導,同時也希望老師們提高心理健康知識水平,可以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對出現問題的孩子及時糾正。三是可以組織成立一些特殊輔導的志愿服務組織,讓全社會都來逐漸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