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旅游消費驚爆了全國,各地景點人滿為患,據報道,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五大特征:第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第五,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如何發揮中國式現代化優勢是快速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呈現新動力
人口規模巨大在快速城鎮化階段表現在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從1978年的3.6平方米增長至2022年的33.3平方米。1978-2018年中國城鎮住宅存量從小于14億平方米增至276億平方米。城鎮化是農村人口向城鎮大規模遷移的一個過程,已經實現了8億多人口的市民化,是美國城鎮化人口規模的數倍,居世界第一。在快速城鎮化階段,人口規模巨大的優勢體現在工業的人口紅利和房地產業的制度紅利。
雖然我國還有5億多人口還在農村,但現存的地區差異、城鄉差異、公共服務差異正是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人們經歷過疫情后,更加珍惜親近自然。2023年春節的旅游火爆證實了旅游市場潛在的巨大需求。
二、旅游產業是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
旅游產業是一種為旅游者提供各類服務和商品的產業部門,它由復雜的系統組成,并不象工廠那樣有高聳的煙囪作為明顯的標志,它的組成部門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公共交通、飲食、住宿、娛樂消遣等。與旅游相關的行業包括市內公共汽車、鐵路、航空客運、飲食業、旅館、汽車旅游、停車場、野營地、活動屋集中地、汽車出租公司、娛樂服務等。雖然這些行業比較獨立,但他們共同的服務對象卻使他們聯系成一個整體。
美國旅游業收入從1983年到1983年共增長了192.7%,而同期國民生產總值共增加了149.6%,旅游業的增長比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快1/4,說明美國旅游業的發展速度比國民生產總值發展速度快。1983年,美國2100億美元旅游花費共產生了458億美元的工資收入,提供了460萬個就業機會,創造了聯邦稅收138億美元,州政府稅收87億美元,地區稅收28億美元。在美國每一美元的旅游消費直接產生22美分的工資收入和12美分的稅收額,每45300美元的旅游消費直接產生一個就業機會。但是,美國旅游能耗僅占全國的4.4%[1]。
我國擁有14億人口,2019年旅游業對我國GDP綜合貢獻10.94萬億元,占GDP總量11.05%。旅游產業還帶動健康產業、文化產業、鄉村產業等相關產業,是低碳綠色產業,潛力巨大。
三、美國旅游產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戶外游憩活動在美國人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人們巨大的需求對現有戶外空間和設施產生巨大的壓力。1958年,美國國會批準成立了戶外游憩資源評估委員會,主要用于評估人們對戶外游憩的興趣并及時反饋觀察的結果。從 20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又相繼建立了國家荒野保護體系、國家游憩區和其他的國家體系,通過了國家荒野和風景河流法案、國家步道系統法案。同時,通過立法的形式成立了土地和水域保護基金為戶外游憩提供資金。
美國的鄉村遭遇過農村經濟衰退及農場主危機等問題,20 世紀 80 年代許多農場運營困難,一些農場主不得不放棄了農場,還有一些從事非農工作補貼家用。面對鄉村經濟的萎靡不振和失業率的居高不下,鄉村社區開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方式,旅游業和服務業成為振興鄉村經濟的新的力量。到20世紀末,全美2300個農業縣中只有一小部分完全以農業為主,大部分都從事旅游業和服務業。
1994年,美國制定了生態旅游業規劃,以適應日益增長的生態旅游需求。美國旅游規劃研究項目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即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以及社會文化研究。美國75.7%的森林公園制定了與生態旅游有關的管理規定,89.7%制定了游客行為守則。
在旅游事故預防和管理方面,91.5%的森林公園實施了預防計劃,67.2%有旅游疏散路線,86.2%有安全監督員,90.4%擁有消防設施,74%有應急人員。據統計,美國有44.4%的森林公園管理人員超過15人,28.2%的森林公園管理人員在6-15人,22.8%的森林公園管理人員在1-5人。美國還提出了“除了照片不要帶走任何東西,除了腳步不要留下任何東西”生態旅游口號。
四、我國鄉村生態旅游正當時
我國的城市建設已經處于世界一流水平,國內出國旅游的游客大多數去的是國外的農村,而不是城市。
旅游對國家經濟非常重要,我國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鄉村擁有城市所不具備的自然資源和戶外休憩場所,我國的旅游對地方經濟而言,不僅帶來的是人氣,更是財氣,例如,海南省的房地產行業是靠旅游產業支撐的。
鄉村生態旅游需要規劃,縣域是鄉村生態旅游的主戰場,需要縣域統籌,將縣城與縣域內的小鎮連結起來,逐步打造旅游線路,特別是將一些觀景道路保護好,利用好。
鄉村生態旅游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結合的特征,國內鄉村擁有不同的地理特色,不同的文化特征,通過鄉村生態旅游深化愛國教育,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鄉村生態旅游是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體現,我國已經實施生態保護,大力推動鄉村生態旅游也是實施生態教育的重要手段。
鄉村生態旅游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日益增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人們出行更為便利,目的地選擇更為豐富,通過旅游,促進各項經濟要素的流動加速。
五、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的建議
1、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重在生態保護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健全黨組織領導在鄉村治理中的體系非常重要,鄉村振興是全黨全社會的工作,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需要依靠農民自身,要讓農民“愛鄉村”,“愛生態”,逐步愛上游客。
浙江湖州安吉縣對此最有感受,為保護安吉的自然生態資源,剛開始關閉了很多采石礦。安吉發展生態游是以“農家樂”起步的,每個游客住一晚吃一餐一共才200元左右,雖然客單價低,但等同于節省了廣告宣傳費,來安吉的游客越來越多,近而帶動了安吉縣的鄉村生態旅游。
2、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重在游客保護
借鑒美國的旅游發展經驗,旅游需要確保游客的安全,鄉村生態旅游更需要做好旅游事故預防及旅游管理。游客保護不僅是在保護游客的生命安全,更需要保護游客的消費質量。
浙江一帶的農民有些民間的總結,養豬養雞不如養上海人,上海人是浙江一帶鄉村生態旅游的消費者,上海人到農民家中居住,消費,慢慢地有了感情,這就需要“誠信”,待客真誠,做人守信,客人穩定了,農民的收入自然源源不斷。
3、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重在現代化
數字化時代,鄉村生態旅游不僅是讓游客走路,更需要讓游客走心。一是需要地方政府推動旅游服務設施的升級;針對旅游服務設施給予政策支持;二是需要地方政府從公共服務的角度提供社會無法完成的導游、數字化旅游等服務;三是需要地方政府幫助引入社會資本提升當地的鄉村生態旅游管理及服務水平。
(作者:孫文華 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