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終于回來了,我都想死你了。”2月20日17時,當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員程昊和戰(zhàn)友們一同走出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國際廳出口時,女兒一下子撲上去,親吻爸爸的臉頰。“兒子,辛苦了,平安回來就好。”另一邊,隊員沈超的父母緊緊擁抱著兒子。當天下午,合肥市藍天救援隊結束在土耳其的地震救援工作,乘坐國際航班安全返回合肥。
“好樣的,安徽力量”
20日16時,合肥新橋國際機場5號門國際到達廳門外,一輛藍色大巴和一輛應急救援中巴車格外顯眼,車身上的條幅“熱烈歡迎合肥市藍天救援隊赴土耳其抗震救災隊員平安歸來”引起不少接機市民關注,“他們要回來了啊,好樣的,安徽力量。”
大巴車上,部分留守的藍天救援隊隊員及赴土耳其隊員家屬,手捧鮮花,靜靜等待著飛機平安降落。“10多天了,挺想他的,主要是擔心。”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員沈超的父母沈立成、吳躍萍兩位老人說。2月6日,當他們得知兒子要隨隊赴土耳其地震救援的時候,“什么都沒說,這是他的責任”。兩位老人默默幫著兒子整理行李,囑咐他注意安全,按時吃飯,“后來才知道,他們根本不能按時吃飯。”通過偶爾的微信信息,老兩口在家了解兒子在土耳其的情況,“其實知道他平安,我們就放心了。”16:20,老兩口和車上隊員以及其他家屬下車,排隊進入國際廳,吳躍萍說,“就要看到兒子了,有些小激動。”沈立成說,“他代表安徽參與救援,我們?yōu)樗械焦鈽s,男子漢在關鍵時刻要挺身而出。”
7歲的程彧瀅在奶奶施群英帶領下,來到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接爸爸程昊。孩子正是天真爛漫的時候,捧著鮮花讓奶奶給他拍照,“我好想爸爸啊,他回來了就能陪我玩了。”奶奶施群英說,這陣子小程程每天晚上都要問爸爸什么時候回來,還要給爸爸打視頻電話。但因為不想打擾兒子在外工作,她就要找其他東西轉移孫女的注意力。“我們一家人都挺擔心他的。”老人說,當初知道程昊要去土耳其,她第一反應是“最好別去”,但兒子很堅決“肯定要去”,她就沒說什么了。“現(xiàn)在平安回來就好,他有他的責任。”
2月18日,14名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員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出發(fā),經(jīng)過轉機,2月20日16:27,他們乘坐的獅航SL8102航班從泰國曼谷直達合肥,平安降落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救援隊現(xiàn)場負責人介紹,家屬接機沒有透露給歸來隊員,“就是想給他們一個驚喜,讓他們開心一下。”“沒想到孩子會來接我。”有隊員表示,在土耳其工作很辛苦,落地看到孩子和家人,一身的疲憊都緩解不少。
“每天覺都不夠睡”
接機現(xiàn)場簡短的歡迎儀式后,作為中國藍天救援隊土耳其現(xiàn)場300人團隊的總協(xié)調(diào),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介紹,隊員們在土耳其這么多天很辛苦,去的時候各種轉機、倒時差。工作過程中,中國藍天救援隊共協(xié)助救出3名幸存者,搜尋出43名不幸遇難者,“每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覺不夠睡,有隊員連續(xù)作業(yè)最長達到30個小時。”
蘇琴說,國際救援與國內(nèi)救援有很大區(qū)別。國內(nèi)語言相通,工作起來交流很方便。在土耳其現(xiàn)場,都需要通過中國在土耳其的留學生,或者土耳其曾經(jīng)在中國留學學過漢語的交流生來翻譯。每一個救援現(xiàn)場,推進每一步,都需要提前對接很多環(huán)節(jié)。
實際救援中,到現(xiàn)場后,要首先了解城市的面貌,所在救援作業(yè)面的實際情況,包括樓棟高度、材料結構、地震損毀程度、房屋結構內(nèi)所處具體位置等等。現(xiàn)場定位全部采用當?shù)貦C構提供的官方地圖,手機里國內(nèi)用的地圖大多不能使用。拿到任務后,藍天救援隊會將任務分解交到各小組組長手上,由組長負責本組工作實施,蘇琴作為總協(xié)調(diào),負責300人團隊工作開展中的溝通、對接、人手調(diào)配等。
合肥市藍天救援隊作為中國藍天救援隊工作突出的分支機構,巧合的是,在此次土耳其地震前,剛好進行了地震救援專項培訓。蘇琴介紹,2022年是合肥市藍天救援隊成立十周年,“我們當時沒有舉行任何儀式,而是做了一個12天的培訓,其中就包含5天的地震救援。”不過,蘇琴也感慨“百練不如一戰(zhàn)”,這次在土耳其的工作給合肥市藍天救援隊積累了非常寶貴的國際救援經(jīng)驗,“休整完后,我們會做一個全面的總結,不僅是人員結構,還包括裝備、響應速度等等。”
土耳其發(fā)生大地震后,中國救援力量迅速響應,奔赴受災現(xiàn)場和土耳其政府一起展開救援,體現(xiàn)了中土之間兄弟般的情誼。蘇琴說,人有別愛無界,中國救援力量在救援后,得到了土耳其百姓的列隊鼓掌致意,“我們那個時候真的感到自豪,可能他們不知道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但知道我們來自中國”。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 任逸瑋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