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將探索結合有償收回閑置土地等方式,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將推行重大建設項目全過程節約集約用地管理;探索產業用地“清單制”;開展省級農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建立城鄉統一的招拍掛出讓制度和基準地價體系……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2月13日從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安徽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已印發,從加強規劃計劃源頭管控、探索耕地保護新機制、完善產業園區節約集約用地制度等七大方面推出創新舉措。
據介紹,該《方案》由安徽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包括重點任務和探索創新組織協調機制兩個部分。其中,重點部分提出加強規劃計劃源頭管控、探索耕地保護新機制、推行重大建設項目全過程節約集約用地管理、完善產業園區節約集約用地制度等7項重點任務。探索創新資質協調機制部分,包括強化組織領導、推進試點實施、加強保障監管、強化宣傳推廣4項內容。
具體來看,加強規劃計劃源頭管控方面,安徽將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管機制。探索“兩掛鉤”建設用地規模確定機制。探索開展省級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工作,獲評縣(市)優先推薦為國家級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探索耕地保護新機制方面,安徽將制定完善新增耕地核定標準和辦法,出臺《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管理辦法》。統籌推進“小田變大田”改革,推進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化經營。
在重點建設項目上,安徽將推行全過程節約集約用地管理,建立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編制制度。制定國土空間專項規劃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銜接規則,出臺專項規劃編制目錄,建立專項規劃審查制度。探索建立項目及配套工程選址多部門會商、多方案比選制度。在用地預審中,編制節約集約用地專章,納入用地預審申報材料。
產業園區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活力區域,安徽將完善產業園區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優化產業園區布局,探索在產業園區開展立體空間開發利用。推進“零增地”技改,運用差別化用地政策,正向激勵園區提高用地效益,反向倒逼低效用地退出。完善產業園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制定安徽省產業用地指南。適時修訂安徽省建設用地使用標準。探索產業用地“清單制”,實施產業項目監管合同與土地出讓合同“雙合同”監管。優化工業用地配套設施比例,推動職住平衡和產城融合發展。
城鎮低效用地,也是長期以來土地利用效率提升面對的一大問題。安徽將制定差別化城鎮低效用地認定標準,深化拓展再開發方式和路徑,激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探索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與配置計劃指標掛鉤機制。探索研究政府原因造成的閑置土地,制定有償收回土地使用權相關措施。例如:安徽將探索采取有償收回土地使用權方式進行處置的方法路徑。結合我省閑置土地處置工作實際和需求,分析閑置土地產生的原因,重點針對政府原因造成的閑置土地,制定有償收回土地使用權相關措施,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此外,安徽還將持續改革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完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收回和退出機制。探索建立“交易+登記”一體化服務的土地二級有形市場。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探索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招拍掛出讓制度和基準地價體系。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探索將“標準地”制度向生產性服務業以及各類產業集聚區、工業功能區、特色小鎮延伸,擴大“標準地”的用地類型和適用區域。
在農村,安徽將開展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評估試點實施情況,將評估結果作為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和資金獎勵的依據。完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政策保障。允許試點縣(市、區)根據實際需要打破分項計提、分散使用的管理方式,整合使用土地出讓收入中用于農業農村的資金,按規定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等12個方向。對參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社會資本,依法依規給予相應政策保障。對采煤沉陷區無法復墾的水面,比照水庫淹沒區形成的水庫水面,涉及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辦理土地征收手續。
(通訊員 孫莉莉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