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兒童是指由于兒童自身、家庭和外界等原因陷入困境,需要予以幫助或保障的兒童。為加快實現我省“弱有所扶”的民生建設目標,我省困境兒童保護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并被納入省級重點工程。來自省政協婦聯界別的王姝文委員在今年的省“兩會”上,提出了關于推進我省困境兒童“多元共治”保護模式的建議,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困境兒童這一群體。
王姝文告訴記者,在調研中,她發現,基于近年來困境兒童規模增大、需求產生變化等因素影響,對我省困境兒童保護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以政府為主導的保護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形勢發展需求,家庭與社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困境兒童保護的預防、救助、監管尚未體系化,責任主體不明確,社會組織之間、社會組織與政府之間因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難以建立起平等協商與溝通的機制。”王姝文認為,有必要對現階段家庭、政府、社會在困境兒童保護中的責任進行明確,結合具體問題開展分析,構建以政府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多元共治模式。
王姝文建議,我省要完善困境兒童救助體系建設,一方面應強化政府的主體責任,繼續堅持推進分類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關愛困境兒童。同時,應加大對公共服務的購買力度,探索“互聯網+救助”模式。在困境兒童保護領域放寬對采購對象的限制,促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之間的公平競爭。政府應支持社會組織運用互聯網技術對困境兒童及其家庭進行大數據采集,通過數據動態管理,及時發現問題。
其次,要完善我省困境兒童預防體系建設,要加強社區保護,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政府應及時對困境兒童進行經濟、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幫扶,以提高困境家庭的養育能力;政府應推動社會組織發揮主導引領與整合的作用。社會組織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進駐社區,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社區間的協作。最后,王姝文建議,完善我省兒童福利政策評估與監管體系建設,運用科技手段,建立起集預防、評估、監管、多元主體合作等一套完整的兒童信息數據化網絡。
“希望可以結合我的法律專長,利用婦聯界別的優勢,更多地對婦女兒童權益保護進行各種調研。”王姝文表示,未來她將繼續履職盡責,做好調研,搜集更多數據,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方面提出更多的建議。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 楊雪嬌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