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15期間,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金融行業的積極踐行者,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上消費”)以“維護權益”為核心,圍繞“保障金融權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題,通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創新的金融教育活動。從植樹節當天的“金融知識下鄉”,到3·15期間的職場問答與社區宣講,馬上消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金融為民”的理念,為公眾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防線。
播種綠色希望 澆灌金融智慧
3月12日植樹節當天,馬上消費聯合重慶市證券期貨業協會、中信建投期貨,深入重慶市南岸區武堂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播種金融知識 守護金融權益”下鄉活動。這場活動不僅為鄉村增添綠意,更將金融知識的種子播撒在村民心田。
在武堂村的田間地頭,志愿者們與村民共同栽種樹苗,并精心打造了一棵特殊的“金融知識樹”。樹上掛滿了金融消費者八大權益、反詐技巧、反洗錢知識等內容的卡片,還附有互動問答二維碼。村民們一邊學習樹上的知識,一邊掃碼參與有獎競答。一位村民感慨道:“以前總覺得金融詐騙離我們很遠,今天才知道保護身份證和銀行卡這么重要!”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金融知識從抽象的概念轉化為村民觸手可及的生活技能。
植樹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們并未停下腳步。他們帶著金融知識折頁走進田間,用方言向正在勞作的村民講解電子支付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實用技能,并結合真實案例揭露電信詐騙的常見套路。田間地頭的交流沒有晦澀的術語,只有樸實的對話,金融智慧如春風化雨般潤澤了這片土地。
線上科普先行 筑牢全民防線
為擴大金融教育的覆蓋面,馬上消費充分發揮線上平臺的優勢,在官網、官微同步推出系列科普文章與互動內容,讓知識觸達更廣泛的人群。一篇題為《警惕!“征信修復”騙局大揭秘 你的信用保衛戰該怎么打》的文章,以生動的語言剖析了“征信修復”詐騙的套路,提醒公眾警惕“交錢洗白征信”的謊言;另一篇《防范“代理維權”非法金融活動》則聚焦非法代理維權亂象,揭露其背后隱藏的二次詐騙風險,引導消費者通過正規渠道維權。這些文章不僅內容實用,還結合漫畫、案例等形式增強可讀性,吸引了大量讀者轉發分享。
線上傳播的即時性與互動性,讓金融知識突破了地域限制。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原來征信不能隨意修改,差點上了騙子的當!”“這些知識應該早點普及!”
線下多維發力 職場社區齊聯動
在線下,馬上消費以職場為起點,將金融教育滲透至社區、商圈和鄉村,形成“全員參與、全域覆蓋”的濃厚氛圍。
在公司內部,一場“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知多少”職場問答活動掀起學習熱潮。員工通過隨機提問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國金融發展歷史、現代金融創新成果及風險防范政策。活動現場笑聲不斷,員工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深化了對消保工作的理解,真正實現了“人人學習消保、人人支持消保、人人參與消保”。
為了進一步拓展線下活動場景。馬上消費的志愿者們走進社區、商圈,舉辦金融知識講座與互動游戲,針對老年人、學生等易受騙群體開展精準宣傳。在鄉村,田間宣講的經驗被復制到更多地區,志愿者們用方言講解、用案例警示,幫助村民識別非法集資、高息理財等陷阱。
長效深耕 探索金融教育新路徑
金融知識普及非一日之功。馬上消費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以3·15活動為契機,持續探索場景化、趣味化的宣傳方式,將金融知識“無縫融入”公眾生活。例如,未來計劃在更多鄉村設立“金融知識角”,通過定期更新內容、組織互動活動,形成長效教育機制;線上平臺則計劃推出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形式,以更年輕化的語言傳遞專業知識。
此外,公司還將加強與行業協會、社區機構的合作,構建多方聯動的教育網絡,共同應對金融詐騙、信息泄露等挑戰,為公眾營造安全、透明的金融環境。
從田間地頭的“金融知識樹”到職場社區的互動問答,從線上科普到線下宣講,馬上消費的3·15金融教育活動不僅是一場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守護信任的接力。通過多維度的創新實踐,公司讓金融教育走出會議室、走進生活場景,讓“維護權益”的理念深入人心。未來,隨著長效機制的建立,馬上消費將繼續以責任為筆、以行動為墨,在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畫卷上書寫更多溫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