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鄉愁的載體,農產品加工是以工促農的核心環節。在今年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安徽寧清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勤勤將目光聚焦在傳統村落開發以及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上,她建議實施“土特產”品牌培育行動,推進我省農產品加工業,優化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鄉村富民產業升級、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加大資金投入 重點扶持龍頭企業
“農產品加工業處于一個充滿機遇的發展階段,國際市場、國內市場對農產品需求潛力巨大,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是,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規模小、品牌附加值低、技術創新能力低,資源制約愈加明顯。”邱勤勤介紹,近年來,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較快,但精深加工業發展仍處于發展階段,且中小企業居多,帶動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不強,特別是縣域農產品加工整體上處于初加工階段,缺乏技術支撐和儲備,優質農產品供給不足。
目前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持續上漲,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不斷提高。由于農業的生產周期長、見效慢、風險大,融資難問題也制約著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壯大。
邱勤勤建議,強化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省、市、縣三級完善并落實好培育農產品加工業的各類專項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壯大。“當前全省農產品加工業正處在規模擴張、結構優化的關鍵階段,建議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點扶持農業龍頭加工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改造、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等。”
優化產業布局打造加工聚集區
邱勤勤認為,應優化產業布局和集聚發展。“明確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水產品主產區的縣(市),按照‘一縣一業’原則,明確主導產業,建設特色產業優勢區。”可以依托現有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園區,優化加工企業布局,推進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向優勢區域集聚,重點打造農產品加工聚集區。
此外,各地應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特色品牌,實施“土特產”品牌培育行動,圍繞各地特色優勢產業,促進資源整合,大力推進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邱勤勤建議,可以利用好推廣業態創新和輻射引領。以農業產業迭代升級為方向,優化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圍繞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副產物利用加工等層級支持農業龍頭加工企業加快運用數字賦能;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技藝,開發綠色、康養、文化等特色產品,以豐富業態提升價值鏈。同時探索利益鏈接機制,不斷推廣龍頭加工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供銷一條龍的發展模式。
建議培養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保護人才
在今年的兩會上,邱勤勤還關注到了徽文化重要發源地績溪縣的傳統村落的保護。“績溪縣是全國第一批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全縣31個中國傳統村落,但目前真正得到有效開發利用的不足10個。”邱勤勤觀察到目前縣域內傳統村落保護活化利用普遍存在的難題。
“利用率不高,保護資金來源較單一;鄉村人才普遍缺乏,保障機制不健全。”邱勤勤介紹,目前不少有特色、有潛力的古村落受地理位置、公服配套設施、宣傳手段不夠等原因“養在深閨無人知”,保護資金主要靠政府補貼,個人無力修繕,鄉村人才尤其年輕人外出,只剩老人與孩子長期“留守”,致使建筑趨于衰敗。
她建議省直有關部門通過設立“傳統村落古建筑保護利用基金”引導外部優勢資源等方式,招引有實力的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參與到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利用中,煥發傳統村落開發利用“活力”。同時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省內高校開設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保護相關專業,培養專業人才。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武鵬/文 任逸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