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夏之交,楊絮漫天飛舞讓我省不少地方尤其是皖北地區的群眾感到備受困擾,近年來我省各地積極應對,也采取多種治理措施。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皖北地區楊樹品種優化和樹種結構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近期正式公布,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我省將摸清楊樹雌株資源底數,分期分批開展楊樹品種優化和樹種結構調整。到2035年,城鎮、村莊及居民集中區域新造人工林優良鄉土樹(品)種或雄性楊樹所占比例達90%以上,良種壯苗率達90%以上。
雌性楊樹在繁殖季節受精產生飽滿的種子,導致楊樹飛絮。近年來,我省開展無絮楊樹育種研究,在楊樹雌性不育和雄性選育方面已經取得突破。《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全面排查轄區范圍內楊樹雌株栽植情況,確定現有楊樹雌株栽植面積、樹齡、位置等基礎信息,建立現有楊樹雌株資源數據庫。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基礎上,根據調整需求和實施能力,分輕重緩急,實事求是制定楊樹優化調整計劃,分期分批開展楊樹品種優化和樹種結構調整,確保科學、穩妥、有序推進。《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制定調整計劃時,優先將高速公路、國省干線等交通要道,城市、鄉村居民生活區和景區周邊,第一輪退耕還生態林成過熟齡楊樹以及林地上的低產低效楊樹片林,逐步替換成適宜優良鄉土樹種。
樹種結構調整,選擇什么樹種?《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結合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人文傳統,區分不同類型做好綠化設計和樹種選擇,“優先采用適應性好、抗性強、壽命長的鄉土樹種,鼓勵使用鄉土樹種和樹形優美、觀賞價值高的彩色喬木樹種,以及產量高、質量好、效益優的經濟樹種,審慎使用外來樹種。”依據我省鄉土樹種名錄,科學選用2~3種主導或骨干鄉土彩色樹種進行綠化美化。“嚴禁外來樹種集中連片綠化,防止‘奢侈化、媚外化’等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綠化造林。”
《方案(征求意見稿)》還提出,嚴格種苗質量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種苗、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等行為,嚴禁劣苗、劣株、劣種入市、交易、流通,保障林農、苗農合法權益。規范開展綠化栽植,開展楊樹更新造林時,充分保護原生植被、野生動物棲息地、珍稀植物等,禁止毀壞表土、全墾整地等,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退化。盡可能避免一次性、大面積皆伐楊樹純林,鼓勵采取伐前更新造林等方式開展楊樹更新。“避免片面追求景觀化,嚴禁脫離實際、鋪張浪費、勞民傷財搞綠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