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人民日報第15版整版刊發)
9月23日,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向2019世界制造業大會所致賀信中指出:當前,全球制造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各國需要加強合作、互學互鑒,共同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牢記殷殷囑托,安徽制造不斷進階。2018—2023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去年規上工業營收5.1萬億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
因地制宜 積蓄動能
“安徽已成為新興的工業大省和制造業大省。”在今年5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省長王清憲介紹。
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安徽制造底氣何來?
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安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為制造業發展積蓄更加強勁的動能。
在合肥市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冰箱智能制造基地,有了工業互聯網技術助力,冰箱生產也能科技感滿滿。
如今,借助數字化力量,安徽傳統制造業煥發新生機。2023年,當地智能家電(居)產業營收1850億元,冰箱、洗衣機、空調“三大件”產量不斷增長。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是安徽規劃打造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如今更是安徽的首位產業。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位居全國前列。
不只汽車,目前全球10%的顯示面板,全國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組件都是安徽造。
發展新質生產力,安徽還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在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量子計算機組裝與測試實驗室,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自今年1月上線運行以來,成功應對全球133個國家超1400萬次訪問,累計完成超26萬個量子運算任務。
量子技術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在合肥量子中心,有一座220千伏量子示范應用變電站,它全面采用測量、通信、計算等量子科技三大方向成果,為中心提供可靠供電。
近年來,安徽積極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啟動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布局量子信息領域重大應用示范工程……作為國內最早布局量子科技與產業的省份之一,安徽量子科技與產業如今已初具規模。
創新發展 培育集群
將科技創新貫穿制造業發展全過程,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創”字當先,離不開源源不斷的科技成果順利落地轉化。
今年4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果推介會舉行,首次展示多項重大科研成果。如今,安徽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機制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梳理大科學裝置衍生技術成果176項,催生中科離子、中科太赫茲等企業22家。
同時,安徽積極向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要效益:把科技創新指標納入省委季度考核體系,樹立鮮明導向;在106家單位全面推廣“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模式;建設“科大硅谷”,打造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讓更多科技從業者從實驗室步入大市場。
科技含量的提高,換來發展的高質量。
近年來,安徽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到科技領軍企業的梯次培育體系。2023年,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約9600家,高新技術企業約4200家,認定科技領軍企業11家。
隨著科技型企業不斷成長,一個個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涌現。
2018年以來,通過與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安徽省靈璧縣打造軸承檢測研發創新平臺,走出一條高端軸承產業發展路徑。目前,已有60家相關企業落戶靈璧軸承產業園。
在安徽省肥西縣,通過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的成色更足。眼下,肥西共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位居全省縣域之首。
科創與產業同頻共振,還離不開金融活水助力。
“我們緊跟安徽制造再進階之路,在打通金融服務科創堵點上不斷嘗試。”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累計投放各類資金近2000億元。
向“海”而興 助企成長
9月12日,一列中歐班列從合肥鐵路物流中心啟程,滿載當地生產的白色家電等貨物,經二連浩特口岸向境外疾馳而去。2014年,合肥發出首趟中歐班列,目前已通達20個國家、151個國際站點。
一趟趟中歐班列,是安徽向“海”而興的縮影。
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期間,不少客商駐足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展位。“我們運用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構建了礦山無人駕駛、智能包裝發運、智能質量管理和智慧物流供應鏈平臺等數字智能產業生態圈,吸引了不少外國客商。”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軍介紹。
今年上半年,安徽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67.8億元,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49億元,同比增長1.7倍。
向“海”而興,既要走出去,又要引進來。
記者了解到,安徽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在服務外企過程中,當地強化政策支持、建立高規格服務機制、實施“徽動全球”合作伙伴計劃、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特別是今年2月,安徽建立省領導聯系重點外資外貿企業工作機制,采取上門走訪、調研座談等多種形式,收集企業訴求并推動解決,一批難題迎刃而解。
對于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當地同樣重視。去年8月以來,安徽常態化召開民營企業家懇談會,邀請民營企業家與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面對面座談,反映問題困難,提出意見建議。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讓經營主體在安徽“落得住”“干得好”。
從2017年與江淮汽車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到2020年大眾安徽正式揭牌,再到2023年投資10億歐元在合肥經開區建立研發、創新與采購中心……大眾汽車與安徽的合作愈發深入。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企選擇在安徽落戶,推進合作共贏。截至今年8月,安徽外商直接投資增速連續21個月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開放中發展 在合作中壯大
——來自二〇二四世界制造業大會上的觀察
金秋九月,巢湖之畔,人形機器人、純電轎跑、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等一批制造業領域最新科技成果集中亮相。9月20—23日,以“智造世界?創造美好”為主題的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行。
自2018年起,今年已是安徽舉辦的第七屆世界制造業大會。從2019年首次設立主賓國,到2021年特設韓國國家館以及“進博好物”展區,再到2023年專門設立參展國展區,國際化、世界性已成為大會的關鍵熱詞。
“今年,我們堅持把開放作為大會鮮明標識。”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執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常業軍介紹,本屆大會不僅邀請到法國擔任主賓國、國際友好省州(城市)代表參會參展,還謀劃了更加突出國際化主題、更具國際化特色的活動,如2024國際商協會大會、主賓國活動、國際友好省州(城市)系列活動等。大會期間,出席的外賓人數占重要嘉賓數量比重首次超過50%。
此次參加世界制造業大會,是土耳其國會議員布倫特?泰茲江第一次來安徽。他說:“一個曾經以農業為主的省份,迅速發展成為智能綠色制造強省、新興產業集聚地,這樣的發展速度令人贊嘆。”
與布倫特?泰茲江不同,這已經是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譚森第十五次來到安徽。“過去的18個月里,我們組織了兩個考察團來安徽。”譚森說,“近年來,安徽持續推進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多國企業前來投資并茁壯成長,這里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一輛長約26米、重約30噸的單軌列車一經亮相,便吸引眾多參觀者紛紛駐足觀看。這是本屆大會最大的實物展品——來自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跨座式單軌列車。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韓國、德國、美國、加拿大、荷蘭、馬來西亞等11個國家的31家知名企業亮相本屆大會國際展區,集中展示其在智能制造、汽車部件、高端裝備、精密器件等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
眼下,世界制造業大會的“國際范兒”越來越濃,以高能級平臺促成高質量合作的特色愈發彰顯。
歷屆大會持續深化企業項目對接活動,累計促成合作簽約項目3600余個、實際完成投資超1.5萬億元,吸引德國大眾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助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今年也不例外。除開幕式暨主旨演講外,本屆大會還舉辦了成果展示、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合作交流對接會、安徽省新興產業與跨國公司對接會、中歐制造業合作發展對接會、2024低空經濟大會等30余場重要活動,為來自國內外的參會人員搭建起對接洽談、共商合作的平臺。
“我們已經連續多年參加世界制造業大會,每次都能有所收獲。”望著展臺前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智能裝備研發帶頭人左軍說。
“世界制造業大會展示了境內外制造業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我們也借這個平臺展示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科研實力。”左軍介紹,這幾天有不少參會企業來了解他們展出的人形機器人“萬小特”,已與幾家企業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以會為媒、以會聚智、以會引資,世界制造業大會自首次舉辦以來,“朋友圈”不斷擴容,合作成果日益豐碩。最新數據顯示,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共促成合作項目718個,投資總額達到3692億元。
“在開放中發展,在合作中壯大。”常業軍說,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企業在安徽找到新商機、好伙伴、新賽道,安徽也將帶給全球投資者新機遇、新驚喜。
2024國際商協會大會在合肥舉辦
鏈接商協會資源,推動安徽高水平對外開放。日前,以“匯商合作 暢通供需 共贏發展”為主題的2024國際商協會大會在安徽合肥成功舉辦。大會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國際商會支持,安徽省貿促會、國際商會承辦。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448位代表齊聚一堂。大會現場,與會代表圍繞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踐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分別從各自領域和企業實際出發,探討產業趨勢,分享實踐經驗,為安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
作為此次大會的重要環節,2024國際商協會大會項目合作洽談會同期舉辦。400余名與會代表參與洽談,現場共達成初步合作意向180余項。
據悉,國際商協會大會是以商會、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為參與主體的經貿交流活動,致力于打造連接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國際商協會聯盟、資本市場平臺、貿易中心等市場化要素對接平臺。安徽高度重視商協會發展,已連續多年舉辦國際商協會大會,發起組建中部地區國際商會聯盟,牽頭搭建中部地區與長三角地區國際商會的對接平臺,推動商協會成為促進要素對接、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安徽省未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成立
本報合肥9月24日電 (記者李俊杰)日前,作為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重點專項活動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圓桌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宣布,成立安徽省未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
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匯聚30余名汽車相關領域院士專家、企業家,主要圍繞洞察前沿趨勢、搭建創新平臺、技術攻關對接、應用場景創造、產業生態培育等方面系統展開工作。
此次成立的創新中心是委員會開展工作的實體化運作機構,將充分依托委員會的智力資源,廣泛鏈接科技成果供給側與市場應用需求側,旨在建設面向未來、立足安徽、輻射全國的汽車領域科創中心。
一是集聚高端智力資源,圍繞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經濟生態建設,對相關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二是協同聯動各類創新主體,圍繞汽車產業鏈配置創新資源,加快前沿領域和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更多高價值、高潛力的技術成果邁向工程化應用和商業化量產階段。三是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加速在皖落地轉化,集聚一批科技型汽車企業,為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4安徽制造業發展報告》發布
20日,在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開幕之際,由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編制的《2024安徽制造業發展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緊扣制造業發展主旨主題,分為綜述、產業發展、協同創新、數實融合、綠色發展、市場活力、開放合作、人才興皖、營商環境共9個篇章,展示了安徽制造業發展成果。
報告顯示,過去5年,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2%。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和技改投資均增長20%以上;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突破5萬億元,達到50875億元,增長8.9%;工業增加值1.4萬億元。今年1—7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
近年來,安徽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有效發揮十大新興產業推進組作用,突出鏈群協同、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推動制造業融合化集群化發展,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3年,汽車全產業鏈和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雙雙突破萬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綠色食品、智能家電(居)等產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