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安徽以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為牽引,增動力、添活力,加快交通強省建設,多項工作進入全國前列,至2023年底,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達25萬公里、高鐵里程2537公里、高速公路5804公里、干線公路2.32萬公里,基本建成以合肥為中心米字型高鐵網、“五縱十橫”高速公路網、“通城達鄉”干線公路網、“進村入戶”農村公路網、“干支銜接、通江達海”高等級航道網和“一樞七支多點”機場體系,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鄉鎮通干線公路、村村通硬化路。
今年年底所有縣城區將實現15分鐘內上高速
近年來,我省高速公路網絡體系日益完善,加快實施滬武高速、德上高速、溧寧高速等待貫通路段,及銅陵、池州長江公鐵大橋等過江通道建設,破解高速公路主干道瓶頸制約。著力推進寧安高速、來六高速等皖蘇、皖浙省際對接高速公路建設,有序推進阜淮高速、太蘄高速等連接中部地區和徐州至阜陽、五河至蒙城、天長至天柱山等城際互通的高速公路建設。此外,以東向對接長三角、合肥都市圈輻射周邊的高速公路大通道為重點,積極推進寧蕪高速、滬陜高速、寧洛高速、蕪宣高速、京臺高速等路網功能突出、交通流量較大的高速公路擴容改造。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既有省際高速斷頭路全面打通,進一步縮短了安徽與滬蘇浙的時空距離,加強了與鄂、贛、豫等中部省份對接,省際交通聯系進一步強化;目前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項目45個、里程2287公里,再創歷史新高。預計到2025年,我省將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900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68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密度達到4.85公里/百平方公里,六車道以上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1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主通道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在2021年,我省正式啟動“縣城通”高速行動,目前,舒城、阜南、黟縣已成功實現縣城通高速;合周高速壽潁段計劃9月底前建成通車,實現霍邱縣城通高速;合周高速潁臨段、亳蒙高速二期工程正在抓緊開展施工,預計年底前實現臨泉、渦陽縣城通高速,屆時全省所有縣城區將實現15分鐘內上高速。
安徽累計獲批54個低空空域
據安徽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聶愛國介紹,安徽搶抓發展低空經濟等新賽道,圓滿完成國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拓展低空經濟、無人駕駛、智聯汽車等應用場景,支持合肥開展“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城市建設,累計獲批54個低空空域和43條航線、開通7條短途運輸航線、10條無人機配送航線,“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園區自動駕駛項目”通過交通部現場核驗。
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在加強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全省已建成運營5個通用機場,碭山、金安、界首3個機場主體已完工,泗縣、旌德、明光3個通用機場正在加快建設,績溪、太湖、涇縣、郎溪等一大批通用機場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指導各市建設臨時起降場地76個,滿足了旅游觀光、應急救援、產品測試、航空運動等飛行需求。
此外,為切實提升飛行保障能力,安徽建成并運營省通航飛服平臺A類飛行服務站,實現“一站式、一網通辦”的7x24小時服務,支持指導合肥、蕪湖、安慶、馬鞍山等市依托產業發展實際,開發建設飛行服務平臺,有效保障區內低空飛行活動。下一步,安徽將加快推進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建設等國家試點落地見效,推進我省“三網一中心一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持續拓展低空應用場景,為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支撐,注入更大動能。
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成效明顯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血脈,是推進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的重點環節和領域。安徽深化運輸組織體系改革,完善江海聯運、鐵水聯運網絡,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大宗貨物“公轉水”成效明顯,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隨著江淮運河的全線通航,我省正式進入“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水運發展新格局。“今年1-7月水路貨運量占綜合運輸比36.8%、較2023年底提升0.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據聶愛國介紹,安徽開通中國-墨西哥遠洋滾裝航線,“一企一策”服務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單車運費下降28美元;實現滬皖一體化通關和航線共倉管理,船舶裝載率提高30%、運輸周期縮短3天以上,降低成本約20%。支持網絡貨運新業態發展,經營平臺數、接入運力數居全國首位,效率提升4~8倍、成本壓縮6~8%。上半年全省社會物流成本占GDP降至13.4%,低于全國0.8個百分點;其中運輸成本占53%,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據介紹,下一步,安徽將持續扎實加快水運安徽建設,推動安徽水運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道網,高質量打造江淮干線水運大通道,協同推進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建設。同時,加快打造經濟開放的水運物流體系,加快發展多式聯運,加快建設融合創新的水運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建設。(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