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長豐縣義井鎮紅橋村黨支部書記孟凡余:“三變改革”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春雨 分享到 2024-06-30 10:15:02

“紅橋村,紅動能,跟黨走,志不移;村兩委,貼民心,辦實事,解民憂……”這是長豐縣義井鎮紅橋村的《村規民約》,也是文明鄉風聚民心的集中體現,這背后是一個貧困村逆襲的故事,也寫滿了紅橋村黨支部書記孟凡余奮斗的故事。

帶頭逐戶走訪群眾

義井鎮紅橋村曾是長豐縣重點貧困村之一,地處偏僻,缺水易旱,種地種不出幾個錢,養家糊口都困難。也正是因為受夠了這里的貧窮,2000年初的一個夜晚,剛過而立之年的孟凡余下定了離鄉創業的決心,連夜前往合肥,發誓一定要干出個樣子。從一家企業打工做起,到開辦了自己的小型物流公司,孟凡余闖出了自己的致富路。在村民眼里,他是成功“跳出農門”的能人,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但他闖出來了,紅橋村卻一直還是那個窮地方。

2012年12月,原義井鄉黨委政府打破界限找“能人”,鼓勵返鄉創業。懷揣著回饋家鄉,帶領父老鄉親共同致富的愿望,不惑之年的孟凡余又主動“跳回農門”回到了紅橋村,被村民推舉為紅橋村黨支部書記。

孟凡余書記對村“兩委”工作人員說:“我們要對得起自己黨員干部的身份,我們要像一滴水,主動融入到群眾中去,不能做一滴油,游離于群眾之外。”孟書記用實際行動印證了這句話,他凡事親力親為,帶頭逐戶走訪群眾,了解群眾的困難與需求,為解決群眾的利益訴求到處奔波,甚至自己掏錢給貧困戶買衣服、買油、買米,逢年過節還會帶領干部到群眾家里慰問走訪。堅持“以真心換真情”,在他的堅持下,群眾的心漸漸暖了起來,“信任”的種子在群眾心中悄然扎根。

“三變改革”蹚出發展路

黨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共建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回望紅橋村的發展歷程,離不開孟書記帶領下的“兩委”“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智慧。2016年,紅橋村實現重點貧困村脫貧;2017年,成立村辦企業紅橋坊菜籽油加工廠;2018年,建設起光伏電站和扶貧產業園,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6.5萬元。紅橋村作為一個人口“空心化”嚴重的偏遠村,村民外出務工導致土地大量撂荒,看著拋荒的土地,孟凡余十分心疼,“要治好紅橋村的‘窮病’,就必須利用好土地這個最大的資源。”2018年底,借助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契機,孟凡余書記帶領村“兩委”勇抓機遇,積極爭取上級投資1596萬元,開始對全村的土地進行全面系統的整治,并將建設出5700畝高標準農田轉化入股村經濟合作社,進行規模化、機械化耕種,統一經營,土地成了集體的土地,村民成了股民,“三變改革”在紅橋村落地生根。改革的結果沒有讓大家失望,2019年,紅橋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到73.8萬元,累計發放收益分紅113.73萬元,人均分紅達533元(除去土地租金400元),并通過入股分紅、務工就業、收益分配等方式,帶動貧困戶64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村實現了共同致富。紅橋村從一個薄弱村成為了經濟強村,探索出了一條紅橋之路,“黨建引領、土地到村、規模經營、利益共享”的紅橋模式成為了全市學習的經驗。

2022年,紅橋村按照“引進來,走出去”思路,帶動曹崗村、義井社區等集體種植3500畝,拓展雙墩鎮350畝、合肥經開區4500畝種植基地,大力發展高粱、小麥、油菜等農業種植,跨省經營與黑龍江依蘭縣合作,共建綠色水稻基地5800畝,樹牢市場邏輯,發揮職業經理人作用,鞏固荃銀高科、北大荒、金豐公社等農企合作。引進專業團隊,市場化運營油料加工廠,打造“義井紅橋坊”本土菜籽油品牌,推廣菜籽油、大米等農副產品。村集體盤活限制民宅,實施一桌家宴項目,發展鄉村庭院經濟;推動創之巢文旅項目,打造黨建教育培訓中心、雙創孵化中心、研學基地于一體的鄉村農文旅綜合體。年度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920萬元。

荒田變沃土,薄嶺成糧倉。2023年紅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000萬元。先后獲得安徽省“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合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長豐縣先進基層黨組織、長豐縣扶持壯大集體經濟領導小組年度示范發展十強村等榮譽稱號。孟凡余個人先后當選“安徽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長豐縣人大代表”,獲得“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皖美村支書”等稱號。

踐行初心使命 助力鄉村振興

圍繞“堅強班子,練好內功”要求,在孟凡余書記的帶領下,紅橋村優化班子隊伍建設,激活黨員“細胞”,緊抓建章立制,作風建設,同時注重干部眼界提升,組織黨員、村民組長、村民代表到各地學習經驗、開闊視野,大力鼓足村兩委干部干事創業的士氣。成立“紅橋村黨員議事會”,充分發揮“五老”及鄉賢作用,廣泛贏得了群眾信任和支持,全村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紅橋,秉承“大義為‘井’”之精神,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目標,以“紅橋經驗”輻射周邊村居,探索“企業+村集體+農戶”三方利益共同體經營模式,推動“一點紅”帶動“全局亮”。展望未來,紅橋村將實現“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轉型。憑借較多的耕地,以種植業為主,配合開展蔬果大棚、煉油加工等產業,力爭成為長豐集體經濟模范村。

從2012年到2024年,紅橋村的實踐,總結出了“八條”:包括黨建引領、搭好平臺、土地到村、合作經營、訂單生產、防范風險、利益共享和公開透明。

“紅橋”是一個地方,“紅橋”是一種經驗,“紅橋”更是一股力量。紅橋人以一種“敢為人先、敢闖大業、敢爭一流”的精神狀態,帶來紅橋村同走康莊致富路。如今,走進紅橋村,一望無垠的田野預示著豐收,農民的臉上寫滿了對小康生活的期待,以“紅橋經驗”為內核的發展模式在全縣推廣,開花結果,奏響鄉村振興路上奮斗的贊歌。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54歲的孟凡余書記仍是鞠躬盡瘁,身先士卒地沖在一線,他的腳下是紅橋村的泥土,心中是對黨不變的信仰,手上是使不完的牛勁,腦中是一個個鄉村振興的妙方,而身后,是一個共產黨員為民情懷閃耀的光。(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鄭茹/文 高斌/攝)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峨边| 吕梁市| 泉州市| 花垣县| 博乐市| 峨边| 丹巴县| 勃利县| 时尚| 巧家县| 孝感市| 阜平县| 肥乡县| 登封市| 廊坊市| 双鸭山市| 芒康县| 沅江市| 福海县| 五常市| 奉节县| 南开区| 大丰市| 滨州市| 民勤县| 任丘市| 廊坊市| 武山县| 东海县| 邢台市| 水城县| 房产| 皮山县| 渝北区| 揭阳市| 葫芦岛市| 新营市| 建水县| 南昌市|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