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日前,在安醫大一附院高新院區,患者林先生緊緊握住心臟大血管外科張成鑫主任醫師的手。“沒想到能用上‘人工心臟’,終于可以健康回家了!”入院28天,飽受晚期擴張性心肌病折磨他,帶著全新的“心臟”回家了,生活也將逐步回歸正軌。據介紹,林先生植入的是一枚只有90克的“人工心臟”,而這也是目前全球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人工心臟”。
人工心臟為治療終末期心衰打開新的大門
家住宿州的林先生患有擴張性心肌病多年,曾經輾轉多地就醫。就在一個月前,他突然“眼前一黑”暈了過去,2分鐘后才慢慢蘇醒。家人趕忙帶著林先生趕往安醫大一附院,經檢查,醫生判斷林先生的擴張性心肌病已經發展到晚期,必須立刻住院。
終末期心衰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心臟移植和人工心臟植入。心臟移植不僅供體數量短缺、匹配條件苛刻,對受體年齡、身高、體重等其他自身條件也有著嚴格的要求,而林先生今年已經69歲,等到合適的供體機會渺茫,人工心植入是唯一可以嘗試的辦法。
“心臟就好比人體的‘發動機’,保證全身器官的血液供應,而‘人工心臟’就是把一個人工泵放入左心室中,利用離心力讓心臟持續泵血,從而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張成鑫介紹,安置于患者胸口處的裝置本質上是一個“左心室輔助裝置”,一方面可以讓本就動力不足的心臟得到“休息”,另一方面可以代替一部分左心室往主動脈泵血的功能,保證人體機能的運行。
張成鑫團隊為林先生制定了臨床管理方案,他們將為林先生植入一枚只有90克的“人工心臟”,而這也是目前全球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人工心臟”。
人工心臟
人工心臟充電包
全球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人工心臟
手術當日,在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超聲科、重癥監護等多學科的保駕護航下,張成鑫打開了林先生的胸腔,林先生的心跳“暫停”,由體外循環支持生命體征。張成鑫小心翼翼地在其心尖部打了個孔,將人工心臟的進血管插入林先生的左心室,再把人工心臟固定在左心室,將出血管連接主動脈,由一根經皮導線從林先生腹部穿出,與外部控制器相連。未來林先生可以隨身背著控制器,維持心臟的正常泵血。
4小時后,手術完成,“人工心臟”植入林先生的體內并順利開機。第二天林先生便摘除了呼吸機,半個月后便轉回了普通病房。在術后康復醫護團隊的指導下,林先生已經學會熟練操作控制器、給“人工心臟”充電,并通過了體能考核。
“呼吸順暢,走路麻利!”林先生十分高興,“馬上就要回家了,真好!”
據介紹,人工心臟手術是目前難度最高的心臟手術之一,是國際和國內指南推薦的心衰治療重要方式,也是能代替心臟移植的唯一有效治療手段。
截至目前,安醫大一附院已經接連完成2例“人工心臟”手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不僅開創了合肥地區“人工心臟”手術的紀錄,更是刷新省內人工心臟手術最小最輕便的紀錄。
據介紹,目前,該院正在與北京安貞醫院合作共建國家心血管病區域醫療中心,提升全省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與臨床研究水平,更好發揮輻射帶動效應。
(趙麗媛 龔文輝 馬寒香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