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人對蜱蟲叮咬的危險性,都有了一定認識,蜱蟲雖小,卻可能致命。近日,安徽成立“發熱伴”診治聯盟,安徽省專家團隊也即將組建。
發病率逐年增加主要流行區域為大別山區
隨著春季的到來,因被蜱蟲叮咬感染“發熱伴”的患者明顯增加。據介紹,每年3月至9月是該病的高發季,患者大都是來自山地、丘陵地區。
對此,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的楊江華醫生深有感觸,“2019年我們大概收治有20例,到去年已經收治70例,以20%左右的增速上升,主要是蜱蟲孳生的環境改變,導致疾病呈現上升趨勢?!?/p>
據了解,在安徽,安慶、六安、合肥、滁州地區“發熱伴”患者相對較多,蕪湖、馬鞍山、宣城地區也有少量的病例,皖北地區目前來說發病率相對較低。
病死率較高但不必恐慌
“發熱伴”是于2009年發現的新發病毒性傳染病,因為致死病例時有發生,短短幾年時間,已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安醫大二附院感染病科主任醫師張振華介紹,“安徽省去年大概發病1400例左右,死亡率高達5%-30%?!?/p>
“發熱伴”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燒、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伴有胃腸道癥狀,重癥病例出現多器官衰竭、出血、休克等。感染該病毒后,一般1~2周內無明顯癥狀,但病情一旦發作,進展迅速,病死率較高。
張振華提醒,不管有無明確蜱蟲叮咬病史,自發生野外作業史或者旅游史之后,兩周以內出現發熱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查血常規,明確白細胞和血小板是否下降,“如果一旦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要進一步進行檢查確認,包括‘發熱伴’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等,并及時就診。”
不過,人們在被蜱蟲叮咬后也不必太恐慌,張振華表示,蜱蟲真正帶毒率較低,一般不到1%的人群會確診“發熱伴”。
規范診療安徽成立“發熱伴”診治聯盟
為了提高“發熱伴”的診治水平,減少漏診、誤診,安徽省疾控中心與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攜手,成立了安徽省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診治聯盟。該聯盟目前已納入79家醫院或疾控中心作為理事單位,基本覆蓋了安徽“發熱伴”流行地區的各級診療單位和疾控中心。
據介紹,聯盟成立后將組建安徽省的專家團隊,建立“發熱伴”會診制度,對基層醫院進行一些技術的幫扶和指導,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同時,聯盟還將在線上線下共同分享疑難病例,并通過遠程教育和基地進修等方式對聯盟成員進行技術指導。
此外,聯盟還將組建??坡撁说难芯烤W絡,通過新技術的推廣和相關科研的培訓,整合安徽省病例資源,提升“發熱伴”的診治水平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