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4月14日上午,位于安徽省肥東縣長臨河的華東地區最大的牡丹園——徽州國際牡丹園盛大開園,1200余個品種、60000株、九大色系的牡丹爭奇斗艷,“盛裝”迎客。
走進徽州國際牡丹園,一叢叢、一團團牡丹開得熱烈,雍容華貴、富麗堂皇,色彩繽紛、盡態極妍如一幅連綿的錦繡畫卷,引來數千名游客爭相拍照打卡,共賞牡丹之美。
坐落于長臨河鎮白馬社區的徽州國際牡丹園,緊鄰景色秀美的白馬山,總投資7000萬元,占地面積460畝,經過5年多的種植、培育和發展,已初具觀賞規模。園內不僅種植有魏紫、姚黃、趙粉、豆綠中國傳統四大牡丹,還引進了島錦、太陽、海黃等日本、美國品種,整個牡丹品類涵蓋了全部九大色系、1200余個品種,另外還種植了370多個品種的竹子以及大量精品觀賞芍藥。
據徽州國際牡丹園負責人張帆介紹,牡丹的花期從四月上旬持續到五月中旬,芍藥的花期從五月上旬持續到五月中旬。目前正是牡丹最佳觀賞期。游客入園除了觀賞牡丹、芍藥外,還可以在園內體驗釣龍蝦、游船、沙灘車、騎馬等游樂項目。
牡丹花美,牡丹產業更美。近年來,由徽州國際牡丹園等催生出的“賞花經濟”,成為長臨河鎮旅游的新業態,年入園游客4萬多人,不僅帶動了地方農特產品的銷售,地方民宿、餐飲等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村民就業。目前,白馬社區的山口凌民宿成為安徽皖美銀牌民宿,周邊桑葚、春桃、藍莓等構成的采摘產業鏈清晰地呈現出來,牡丹園帶動50多人就業,實現年就業增收近20萬元,年收租金收入約4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文旅融合,深度挖掘牡丹產業價值,打造集牡丹觀光、牡丹籽油加工、牡丹產品銷售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張帆說。
素有“環湖首鎮”美譽的長臨河鎮,是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鎮,2023年游客接待量達3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約2億元。“牡丹園的開園填補了長臨河旅游節慶活動的空白,我們將做好牡丹文化旅游節的策劃執行,擦亮巢湖文旅名片,充分發揮肥東縣‘生態文旅強縣’建設‘主力軍’的作用。”肥東縣長臨河鎮黨委委員程勝表示。
(通訊員 彭紅玲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