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3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今年的主題是“早防早篩,遠離肝硬化”。
為助力“健康中國2030”和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威脅”的目標,迎接全國愛肝日,普及肝纖維化的防治知識,使廣大群眾積極預防保健,主動篩查、規范治療、定期隨訪,從而減少肝硬化的發生,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科開展以“早防早篩,遠離肝硬化”為主題的健康科普義診咨詢活動。
活動時間:2024年3月18日上午8:30-10:30
活動地點: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廬江路總院門診西側廣場
活動內容:感染病科醫護團隊現場提供免費咨詢、檢測篩查和健康指導
注意事項:義診過程中,請您佩戴口罩,有需要檢查的患者請做好空腹準備。可攜帶既往病歷資料進行咨詢。
義診專家團隊:
何宏亮 主任醫師,感染病科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大傳染病學系教學執行主任
徐少保 副主任醫師,感染病院介入病區主任
唐 琰 副主任醫師,感染病院一病區負責人
金 坤 主任醫師
鮑 磊 副主任醫師
李文淵 副主任醫師
劉戊明 主管護師,感染病院門診部護士長
劉志芬 主管護師
潘靜靜 主管護師,感染與肝病(人工肝方向)專科護士
史常青 主管護師
肝不好有哪些癥狀?
肝臟疾病被稱為“最大的隱性殺手”,它在發病初期并沒有明顯的癥狀,大多數人只會感覺到輕微的不適,仍能吃、能跑、能跳。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肝病往往被忽視,很多患者選擇不就醫或者晚就醫,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影響了生命健康。
肝病的常見臨床癥狀:
易疲勞、乏力,精神差;
食欲不振、有惡心的感覺;
無明顯誘因的發熱,尤其是低熱;
臉色晦暗失去光澤、皮膚色素沉著;
皮膚黏膜黃染,伴有瘙癢感;
尿量變少,尿色加深;
皮膚出現肝掌、蜘蛛痣、瘀點、瘀斑;
注意力不集中;
腹脹、右上腹隱痛或不適;
鼻腔、牙齦出血,嘔血、黑便;
男性性欲減退、睪丸萎縮、乳房發育;
女性月經不調、閉經、月經量增多、不孕等。
喝啤酒會引起肝病嗎?不同飲酒方式對肝損害的發生有影響嗎?
我們首先需要將飲酒量換算成乙醇量,乙醇量(g)換算公式=飲酒量(ml)×乙醇含量(%)×0.8。如果長期飲酒超過5年,男性每天攝入乙醇超過40克,女性超過20克;或者2周內有大量飲酒史,每天攝入乙醇超過80克,則可能引起酒精性肝病。
也就是說,無論白酒、紅酒、啤酒、黃酒還是其他酒類,只要攝入足夠多的酒精,一樣會傷肝。而且酒精性肝病是一步一步向前進展的,若不戒酒,也會演變成肝硬化,繼而也會出現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癌等嚴重并發癥。
飲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損害的一個危險因素,空腹飲酒較進餐中飲酒的方式更易造成肝損害。
哪些人群屬于乙型肝炎高危人群?如何預防?
乙肝感染高危人群包括: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器官移植的患者、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制品者、靜脈內注射毒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生外傷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的家庭成員、同性戀或有多個性伴侶者等。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高危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最有效方法。
乙型肝炎高危人群應按照0、1、6個月程序及時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并監測疫苗接種完畢后2~3個月時產生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抗-HBs)水平,如該抗體水平低于10mIU/ml,則屬于接種失敗,需再按0、1、6個月程序加量(增加1倍劑量)注射3針乙型肝炎疫苗或者接種3代疫苗(含前S區的疫苗)。
高危人群接種疫苗后抗-HBs水平大于100mIU/ml比較安全,其后仍需3~5年復查抗-HBs滴度,必要時加強接種。乙型肝炎高危人群還需及時做好乙型肝炎防護措施。
病毒性肝炎小貼士
1、預防嬰兒感染:所有新生兒都應該接受乙肝疫苗計劃免疫,降低日后被感染幾率;
2、阻斷母嬰傳播:所有孕婦都應常規接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毒和梅毒檢測,必要時獲得相關治療;
3、不落下任何人:每個人都應該獲得肝炎預防、檢測和治療服務,包括注射吸毒者、在押人員、移民和其他受影響最大的人群,避免疾病的進一步擴散;
4、及時獲得檢測和治療:及時檢測和治療病毒性肝炎,預防肝癌和其他繼發的嚴重肝臟疾病;
5、提高自我健康意識:堅持定期體檢,若有發現肝功能異常等特殊情況及時就診,第一時間發現肝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