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座格萊美獎、全球銷量最高的音樂人、Instagram擁有約2.8億粉絲……自2006年正式出道以來,34歲的泰勒·斯威夫特(昵稱“霉霉”)早已從當年那個抱著吉他自彈自唱的鄉村音樂女歌手,成為全球音樂界的“天后”級人物。而在其他領域,她的影響力也早已超越歌手的身份。“斯威夫特經濟學”展現了其影響力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她去年發布一條帖子便帶來3.5萬名新選民注冊也足以體現其影響政治天平的魅力。3月5日,斯威夫特呼吁粉絲參與總統大選投票,也讓美國媒體關于“名人政治”的討論越發熱烈。事實上,美國“名人政治”是長期存在的現象,也是該國特有的政治文化傳統。不過,已有美國輿論開始質疑這種傳統,認為“美國需要政治家來治理國家,需要演員去表演,而不是讓演員去治理國家,讓政治家去表演”。
成名之初的斯威夫特曾被視為“美國甜心”,隨著她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有評論文章將她形容為“音樂行業先驅和文化偶像”。2014年,她因版權糾紛宣布從流媒體平臺刪除自己的所有歌曲,最終以更優厚的條件重返流媒體平臺,開創藝術家與流媒體服務談判的先例。2019年,斯威夫特又因與前東家陷入專輯母帶版權糾紛選擇與資本“硬剛”,自己重新錄制舊專輯,引發公眾關于藝術家權利的討論。
此外,斯威夫特也是性別平等、LGBTQ+群體權利的倡導者,并直言不諱地批評種族主義、白人至上、警察暴行、性別歧視和同性戀恐懼癥等。去年,斯威夫特的“時代巡回演唱會”在美國西雅圖造成了巨大的轟動,粉絲們與斯威夫特的互動引發了“相當于2.3級地震的效果”。作為創造這一紀錄的一員,24歲的大廠程序員凱莉感到非常驕傲,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為泰勒歡呼,不僅因為她有具備感染力的作品,也因為她為女性群體、為自由主義代言。”凱莉支持斯威夫特表達政治立場的做法,“我希望她充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讓年輕人更關心政治和社會問題。”
而住在華盛頓州東部的農民馬特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不怎么了解年輕人的東西,但我的孫子們總是談論泰勒,她的名字也總出現在新聞里。”華州東部的政治傾向比較接近愛達荷州、蒙大拿州等以農業為主的共和黨州,有不少居民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不過比起政治,馬特更關心自己的農田收成如何。對于選舉,他更愿意去聽候選人怎么說,而不是有影響力的明星怎么呼吁。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多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當選“年度人物”的斯威夫特,曾因不關心政治而受到批評。一些左翼媒體曾刊文攻擊她沒有加入那些他們認為的“直言不諱的自由派名人”行列,而2018年她在選舉問題上的公開表態讓批評者感到“震驚”。當時她支持的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菲爾·布雷德森敗給了共和黨參議員瑪莎·布萊克本,斯威夫特在一段視頻中激動地說道:“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就算布雷德森沒有獲勝,至少我嘗試過了!”
美國《國會山報》報道稱,斯威夫特的超高人氣以及她對談論政治問題的意愿,可能使她成為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關鍵角色”,這場“可能在兩位老男人之間展開的競選”也許會被這位全美最著名的34歲女星所影響。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總統拜登的競選團隊正積極尋求斯威夫特的支持,以提高年輕選民對拜登的熱情。而保守派對斯威夫特的不滿情緒正在上升,因為她被認為是自由主義者,過去對特朗普批評有加。
保守派的憤怒甚至助長了陰謀論的產生。一些極右人士聲稱“超級碗”橄欖球賽是被操縱的,斯威夫特正在拜登的支持下通過“超級碗”獲得更高知名度。目前,斯威夫特正與“超級碗”參賽球隊堪薩斯城酋長隊的球員特拉維斯·凱爾斯談戀愛。還有陰謀論者認為,斯威夫特進入橄欖球圈子是“政府布局的結果”,目的是吸引選民加入民主黨,從而幫助拜登贏得大選。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刊文稱,找“霉霉”助選對拜登來說是步險棋。據美國《滾石》雜志網站報道,特朗普曾私下表示,再多當紅名人捧場也救不了拜登,他相信自己比斯威夫特“更受歡迎”。然而就在此表態后不久,特朗普2月12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詳細列出“霉霉”應該支持他的理由,稱他2018年為音樂藝術家們簽署了《音樂現代化法案》,而拜登“什么都沒有為泰勒做”,他還稱自己很喜歡斯威夫特的男友。不過,“霉霉”3月5日在社交媒體發文呼吁粉絲參與總統初選投票時,帖文中并未提到任何政黨。
在美國,對于“霉霉”究竟能在大選中發揮多大作用,有不同觀點。耶魯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德盧卡認為,她對選民的影響力有限。一是因為民眾已對拜登和特朗普很了解,斯威夫特很難給這些人帶來新信息量,以改變他們的想法。二是目前公眾在該問題上極度兩極分化,能被說服的人很少。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青年研究所執行主任斯萬貝克和政策主任海斯則認為,斯威夫特在年輕人中影響力不容小覷,而千禧一代和Z世代占美國選民的近一半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