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記者 龐無忌)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作為傳統乘用車后市場業務的中流砥柱,中國乘用車維保業務在2023年達到約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規模。未來市場規模有望實現進一步增長。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汽車后市場維保行業規模迅速擴大。
普華永道當日發布的《中國乘用車維保后市場數字化白皮書》顯示,多元化、強競爭、數字化將逐漸成為汽車維保業務未來發展的三大重要趨勢,數字化將在售后維保業務中發揮“倍增器”的作用。
報告指出,隨著宏觀環境的變化,中國乘用車維保市場出現了結構變化與模式革新兩大趨勢。結構變化主要表現為新能源維保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鈑噴產值及新能源相關維保業務(如三電系統維保)大幅提升。
過往經銷模式下燃油車維保業務的“粗放式”運營面臨挑戰,傳統的“被動等待”式維保業務模式已不再適應白熱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報告指出,市場逐漸出現以客戶為中心的、重線上運營的全新服務模式。
維保業務的核心流程包括招攬、進站維保、車主維系三大環節。報告稱,車企有天然的盈利性需求,因此首要關注維保業務產值。對車企而言,提升維保產值的發力點在于在盡可能提升用戶基數(受銷量/保有量影響)的前提下,重點關注提升車主忠誠度、售后招攬轉化率,以及車主滿意度。
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數字化增長業務合伙人蔣逸明稱,領先車企已開始借助數字化手段提升內部運營效率與運營精細性,從而提升用戶體驗,進而提升維保業務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