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生生不息近4000年 安徽版“世外桃源”全國罕見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4-02-22 15:58:15

距今6200年至2500年,今天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東岸曾經非常熱鬧興旺。人們在這里捕魚、耕種、狩獵,靠水吃水,繁衍生息,持續了近4000年。

今天,這里是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磨盤山遺址。20世紀70年代,為根治郎川河水患,郎溪縣決定另辟新河分流,在開辟新郎川河的過程中,磨盤山遺址重見天日。2015年至2023年,南京大學聯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對磨盤山遺址進行了3次考古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磨盤山人數千年前在這里生存繁衍的畫面逐漸清晰。

2月20日,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22個項目入圍終評。磨盤山遺址名列其中,這也是我省唯一入圍的項目。

延續近4000年 磨盤山“得天獨厚”

磨盤山是個什么山?

磨盤山遺址位于安徽省郎溪縣飛鯉鎮新法村磨盤山自然村,因此得名。小山村名不見經傳,但從地圖上看,磨盤山遺址的地理位置卻不一般。

遺址坐落于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東岸,處于皖南山地、寧鎮山脈、宜溧山地和長江圍成的低地的南部邊緣。遺址北邊有郎川河流過,郎川河發源于皖南山系的廣德市東南部山區,與太湖南部水系相通,向西北注入南漪湖,然后經水陽江流入長江。磨盤山遺址可與長江水系、環太湖水系連通。

古時交通不便,長江、太湖作為“黃金水道”,在經濟社會發展、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堪比今天的“高速公路”,因此磨盤山遺址在當時正處在文化東傳西遞、南來北往的重要地理節點上。

20世紀80年代開始,相關部門先后對磨盤山遺址進行了幾次調查和復查,確定這里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的遺址。現存遺址區域分為東西兩塊,總面積約60000平方米。2015年以來的三次考古發掘均選在西側的遺址核心區進行,發掘面積共1640平方米,其中2023年的發掘面積515平方米。

就是在這515平方米,取得了重要發現。考古人員發現了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時期的連續文化堆積,證實該遺址是一處連續使用近4000年的區域中心性聚落,并發現一處崧澤文化時期的土臺墓地。

一個遺址被使用近4000年,是什么概念?相當不容易。南京大學教授、郎溪縣磨盤山考古發掘領隊趙東升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這說明在距今6200年至2500年,磨盤山遺址所在區域一直環境優越、資源豐富,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簡直是“得天獨厚”。

近4000年的漫長時光里,氣候不斷變化,自然災害隨時可能侵襲,人們生生不息,重死而不遠徙。趙東升介紹,連續延續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極其罕有,即使在全國范圍內也非常罕見。

5000多年前已具備社會分工 人們伙食很豐富

崧澤文化時期墓葬區

生生不息近4000年,除了環境因素,磨盤山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也非常強。通過3次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在磨盤山遺址共清理墓葬342座,其中,距今5800-5300年的崧澤文化墓葬最多,達320座。出土可修復遺物6000余件,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銅器、瓷器、硬陶器、原始瓷器等。這些遺物為我們描繪出當時磨盤山人的生活圖景。

遺物中網墜和陶觽自始至終所占比例都很高,無論是地層還是墓葬中均廣泛存在。最夸張的一次,考古人員在一個灰坑中就出土了483枚網墜,一座墓葬中墓主人頭部左側隨葬了27枚陶觽。

網墜系在漁網底部,使網迅速下沉,陶觽可以用來解結、織網。考古專家推測,磨盤山遺址位于湖泊邊緣,當時人們的生活應以捕魚為主。

“靠水吃水”,不僅捕魚,磨盤山人的食譜還相當豐富。出土遺物中,石器的數量和類型也很多,并且大多數都有使用痕跡,這可能表明與石器使用相關的木工較發達,部分石制農業工具的出現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在進行耕種。考古人員自距今6200-5800年的馬家浜文化時期開始,就發現少量水稻、菱角、芡實等植物遺存,以及豬、牛、鹿等獸骨和螺殼等動物遺存,說明磨盤山人自始至終的餐桌都豐富多彩。

在距今5800-5300年的崧澤文化時期墓葬中,考古人員還發現,有的墓葬以隨葬大量石器為主,有的墓葬隨葬較多的網墜和陶觽,這可能說明當時的社會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分工。

平等富足仿若“世外桃源” 玉器可能來自凌家灘

研究磨盤山遺址出土遺物,考古人員還有更多有趣的發現。

在崧澤文化時期的墓葬中,隨葬品中出現了大量的小口壺形器,鼎、豆、壺、罐、杯是基本的器物組合,花瓣足和圈足鏤孔或呈算盤珠形的豆非常普遍。大量模式化的隨葬品的出現,加之磨盤山周邊水系四通八達,交通便利,考古專家推測,新石器時代磨盤山遺址已經存在頻繁的商業交換行為。“或許已經存在制作這些器物的作坊或商家,人們可以通過交換或買賣得到同樣類型或相似的隨葬品。”

考古人員還在磨盤山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玉器,包括玦、璜、墜、管、小璧、環、紐扣、蝶形器等。大部分玉器都有重復利用的現象,有的明顯已經斷為幾截,又鉆孔綴合在一起繼續佩戴。南京大學教授、郎溪縣磨盤山考古發掘領隊趙東升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這表明玉器在磨盤山人的生活里是非常珍貴的,但與同時期凌家灘等墓葬已經體現出明顯的等級差異不同,磨盤山遺址隨葬品數量和玉器的有無與墓坑規格似乎并無關系,說明當時的社會可能較為平等且普遍富足,頗有些“世外桃源”的意味。

“世外桃源”卻并非與世隔絕。在長江下游,凌家灘人是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鋒隊,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良渚文化玉器文明的形成與凌家灘文化有密切的關系,同時在太湖南北形成相同的此類玉璜文化圈,從而為良渚古國的誕生準備了“一統”的條件。磨盤山遺址出土的大量的蛇紋石玉璜與凌家灘遺址表現出強烈的一致性。趙東升認為,不排除磨盤山遺址的玉器來自凌家灘。從凌家灘到良渚,磨盤山遺址很可能是這條線路上的重要節點。

除了凌家灘,磨盤山遺址處于文明起源階段幾大文化區的中間地帶,不同時期的出土遺物都能在周邊文化區找到“同款”,這也說明磨盤山遺址與周圍其他文化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交流。趙東升表示,圍繞磨盤山遺址的各項工作2024年還在持續進行中,更多的謎題有待未來繼續找出答案。“磨盤山遺址是皖南地區迄今發現先秦時期保存較為完好、面積較大、文化內涵豐富、文化譜系明確的代表性遺址,對于探究該地區以及整個長江下游史前社會復雜化、文明化進程,青銅時代的中原化進程,以及先秦社會的文化交流,認識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在皖南地區的演進方式具有重要價值。”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文水县| 湖南省| 梨树县| 普定县| 昌图县| 保亭| 苍山县| 泾川县| 永福县| 新龙县| 滁州市| 淮北市| 呼图壁县| 宣威市| 竹溪县| 咸宁市| 吴桥县| 梁河县| 镇沅| 黑山县| 罗源县| 青田县| 乐陵市| 丰都县| 成武县| 扶余县| 南昌市| 夏邑县| 嘉定区| 扎鲁特旗| 佛冈县| 灌云县| 栾川县| 扶绥县| 榆社县| 黄大仙区| 巨野县| 斗六市| 北宁市|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