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篤義,中共黨員,黃山明明德集團有限公司生產主管。多年來,汪篤義時刻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勇挑重擔,多次獲得崗位能手、先進生產個人等榮譽,2021年1月,被授予 “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2021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2年11月,榮獲“安徽省勞動模范”稱號。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汪篤義沒有超人的智慧,卻以不甘平庸的鉆勁和拼搏精神,始終如一,腳踏實地,鍥而不舍地把職業做成了專業,讓青春由磨礪而出彩,讓人生因奮斗而升華。
自強不息,脫貧有“術”
1986年,汪篤義出生在歙縣溪頭鎮汪滿田村一個偏僻的村民組,自幼家境貧寒,父母積勞成疾無法從事體力勞動,是村里的貧困戶。2003年從安徽省行知學校畢業后,他便毅然選擇外出打工。少年背井離鄉,承載的是父母的希望和家庭的重擔。“好好干,得讓日子好起來!”汪篤義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學點真本領,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從實習開始,汪篤義就有一顆好學的上進心,對待工作他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總是孜孜不倦地向老師傅請教經驗。從了解配件名稱到熟悉每道工序,再到圖紙解讀、拆裝配件,幾年下來,汪篤義業務能力脫穎而出,成為了車間里的“業務通”,領導和同事們都對這個能吃苦、肯鉆研的小伙子大加贊賞。
2016年初,抱著在家門口就業的想法,汪篤義參加了縣里組織的扶貧招聘會。扶貧車間黃山明明德集團有限公司此時恰好急需一名機械維修保養方面的老師傅,有著豐富工作經驗和過硬維修水平的汪篤義很快進入了視野。公司希望由他牽頭帶隊伍,挑起全公司機械的維修保養的擔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汪篤義的帶領下,公司的維修保養工作走上了正軌,不僅增加了安全系數,提高工作效率,還節省了大量維修資金。汪篤義也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公司里站穩腳跟,在2018年帶領全家擺脫了貧困,過上了新生活。
潛心鉆研,成才有“路”
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雖然當上了技術主管,汪篤義沒有安于現狀,他把生產現場當課堂,把同事當老師,把知識變成了真本事。2017年,追求進步的他考取了軸承磨工技師證書,還參與到洪學江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的研發工作中,加入新產品研發隊伍。
面對全新的挑戰,愛學習、愛鉆研的汪篤義發揚釘釘子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緊盯技術難關,漸漸成為研發團隊中的骨干,任何研發難題到他這里都是“手到病除”。歷經無數次的實驗和改進,汪篤義和同事們完成了核電站堆頂風機專用電機軸承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并榮獲安徽省政府科學技術二等獎。
2020年,公司首次接到新型農用機偏心軸承生產任務,如果按照原工藝,投入生產后的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面對技改難題,作為技術骨干的汪篤義主動參與設計,潛心研究,和同事們連續奮戰半個多月,設計修改30多次,使軸承精度得到改善,效率提升50%以上。向客戶提供的軸承樣品,產品合格率達97%以上,受到一致好評,成功完成研發投產任務。由于這項技術的提升,使得公司達成每月小批量一萬臺套的訂單,創造產值六七十萬元。
敬業奉獻,凡者不“凡”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把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人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更快地成長起來。”這是汪篤義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把枯燥的生產加工原理、材質選擇要求等理論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并手把手傳授機器操作流程,讓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崗位上發光發熱。
在車間里,時常能看到汪篤義熱心指導、耐心傳幫帶的忙碌身影。短短幾年間,在汪篤義的培訓指導下,公司有48人考取了高級工證書,31人考取磨工技師證書。尤其是員工汪桂沅,雖然磨工操作技術不錯,但對考試心存畏懼。在汪篤義手把手的指導下,汪桂沅順利考取了磨工證書。在心懷同志、忠誠奉獻的職業實踐中,汪篤義成為了公司黨員示范崗的典范,被任命為車間生產主管。
在公司,他是傳幫帶的好師傅,在家鄉,他是有口皆碑的好鄉親。得知村里有貧困戶就業困難,汪篤義身體力行,積極幫他們與開發區企業牽線搭橋,為貧困戶找到稱心的崗位,解決了企業用工問題,又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贏得了職工群眾的贊賞。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從業多年來,汪篤義始終如一,腳踏實地,踐行黨員標準,他身上“好學、善思、務實”的工作作風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他用干勁、闖勁、鉆勁鼓舞著更多年輕人,通過奮斗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實現人生價值。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