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日前,新建合肥西站建設工地傳來好消息。隨著屋面天窗最后一塊鋼化玻璃安裝到位,合肥西站西側站房金屬屋面正式封頂,標志著該站房即將轉入裝飾施工階段。
新建合肥西站是合肥鐵路樞紐第二大客站,站房分一期西側站房和二期東側站房建設,其中西側站房建筑面積約4.7萬 平方米、屋面面積約2.6萬平方米,東側站房計劃于今年5月開始施工。合肥西站站房屋蓋為典型的鋼結構建筑,站房金屬屋面采用鋁鎂錳合金直立鎖邊屋面系統,包含玻璃纖維布、TPO防水卷材、防火巖棉等9個構造層次。屋面中間采用“中央采光天窗”設計,造型吸取“大湖水波”元素,采用LOW-E中空鋼化夾膠超白玻璃,將玻璃的高透光性與太陽熱輻射的低透過性巧妙結合,實現采光、保溫等綠色節能效果。
為確保站房建設順利推進,建設管理單位合肥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組織中鐵建工集團等參建各方科學制定施工方案,組織專業團隊開展課題研究,創新應用承臺內勁性柱定位支架、限制箱梁芯模上浮裝置等32項工藝工法,其中4項獲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運用BIM三維建模技術,把設計從圖紙變成了三維空間數字模型,實現設計可視化,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項目建設團隊還運用工地智云數字平臺,采集監測分析施工全過程數據,提升工程數字化生產水平,打造“智慧工地”,提升管理效能。
建設中,項目建設團隊采用網格化管理模式,采取分區域施工平行推進與劃單元流水作業相結合的方式,利用10個月完成4.25萬平方米承軌層主體結構施工,利用4個月完成3800噸鋼結構屋蓋施工,利用3個月完成金屬屋面施工,實現施工效率最大化。
合肥西站站房以“大湖云帆·科技方舟”為設計理念,建筑形態采用流動的水平線條與干凈利落的豎向線條相結合,新穎的設計手法既反映了鐵路客站“暢通融合、綠色溫馨、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的新時代要求,又體現了合肥“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城市精神。
合肥西站是京港(臺)高鐵通道上的主要客站,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車站總規模為8臺18線,站區總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集鐵路客運、城市軌道交通、公交、綜合物流、商業、酒店、辦公等功能為一體,是新一代“城市客廳”。
合肥西站建成運營后,將成為合肥鐵路樞紐三大客站之一,銜接京港高鐵合安段和商合段、合杭高鐵、合新高鐵安徽段等線路,填補合肥西片區大型鐵路樞紐的空白,對于完善提升合肥鐵路樞紐布局和整體能力,促進合肥都市圈提質升級等具有重要意義。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 通訊員 許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