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寒假也進入倒計時。假期里,不少孩子作息、飲食與在校期間發生變化,還有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
如何在假期進行高質量的休息?專家表示,家長要科學認識孩子的假期狀態,用合理的方式協助孩子及時調整,讓學習、生活盡快回歸正軌。
家長要讓孩子睡夠8-10小時
“在日常的學習中,孩子們的睡眠時間有時是達不到正常需要的,那么在周末和假期孩子們自然會表現出想多睡一會。”二級心理咨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陳園園表示,對于青少年來說每天有8-10小時睡眠時間是正常狀態,“保證充足的睡眠的優先級其實要高于按時起床學習。”
陳園園表示,假期里無論孩子因為玩手機還是學習導致晚睡,家長早晨應按捺自己的情緒沖動,允許孩子先睡夠8-10小時,待孩子起床后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下與孩子討論晚上早睡的問題。
以健康、積極的方式
去使用電子產品
這個寒假,合肥李女士最大的苦惱就是剛上高一的孩子沉迷起了手機。“平時,我都嚴格控制孩子電子產品的使用,沒想到他假期找同學借了一部手機,偷偷玩。”
“談機色變”是很多家長的共同困擾。三級心理咨詢師黃瑩表示,孩子是有求知欲的,健康的網絡世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孩子的求知欲,一味的不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其實并不是一個好方法。“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瀏覽與使用健康的網站、應用程序和平臺,讓孩子享受在網上探索世界的樂趣,只要他們的上網時間與其他健康的生活習慣相平衡就好。”
“身教重于言教,在使用電子產品方面尤其如此。”作為家長,寒假期間也要以身作則,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高質量的休息
需要有心流體驗
“瘋玩之后感覺比平時上學還累,想到快開學了,莫名覺得很空虛。”有心理教師在假期值班時收到學生的咨詢,發現很多學生雖然愛假期,但對如何在假期獲得有效休息、有條不紊地規劃生活和學習知之甚少。
“部分學生認為,玩手機就是在休息,累了就狠狠睡上一天,其實這些都是對休息的理解誤區”。合肥市第七中學心理教師桑倩茹表示,如何休閑其實也是一門學問,高質量的休息需要有心流體驗。
桑倩茹介紹,心流是指在心理學中是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按心流發生率高低來劃分,休閑可以分為被動式休閑和主動式休閑。像刷手機、聊天、聽音樂等不需要技巧和專注力的活動通常是被動式休閑,而讀書、運動等需要動腦、投入的活動是主動式休閑。“假期想要好好休息,應減少被動式休閑,投入到主動式休閑之中。”
桑倩茹建議,寒假最后一周,學生可以整理一些學習、生活所需的物品,保持適當的學習狀態,與家人一起做些有意義的活動,給被動式休閑定個鬧鐘,以便及時回歸日常“軌道”。
(合報學在合肥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謝蕾 通訊員 吳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