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ITU-T)批準通過5項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協議相關標準,QKD網絡協議國際標準實現“0”的突破。系列標準由中日(韓)聯合立項,得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支持,為QKD網絡的規模化建設、互聯互通及廣泛應用提供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國盾量子作為中方主要代表,參與相關工作,并牽頭了其中2項標準的制定。
標準是世界通用語言,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國際交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量子保密通信作為量子信息領域實用化最前列的技術,其標準制定工作一直受到各方關注。此次通過的系列標準覆蓋范圍廣泛,包括QKD網絡的協議框架(Q.4160)、Ak接口協議(Q.4161)、Kq-1接口協議(Q.4162)、Kx接口協議(Q.4163)、Ck接口協議(Q.4164),并圍繞密鑰管理器的密鑰輸出、密鑰獲取、密鑰中繼等方面進行規范,提供了具體的消息格式參考,是量子網絡建設的重要操作指南。
因此5項標準自2021年立項以來,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NICT)、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ETRI)、國盾量子、東芝、國科量子、中國信通院等中日韓歐多方國際力量都積極參與其中。標準共計收到40余篇貢獻文稿,其中超半數為國盾量子作為第一署名單位提交。
當前多個國家都在競相布局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研究。例如,美國在其關鍵與信息技術國家標準戰略中強調要加快量子標準化進程。歐盟已出臺量子技術標準化路線圖,將其視為增強量子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新加坡與日本、韓國展開合作,共同推進量子技術標準化。此外,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也相繼啟動了量子標準的制定工作。
中國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前瞻布局且高度重視,憑借領先的科研及產業發展優勢,在國內外標準研制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以國內率先從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的國盾量子為例,牽頭或參與了80余項國內外標準研制工作。目前,在產學研多方力量攜手下,我國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的標準化體系加速建設,并在國際標準制定中持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國際電信聯盟(ITU)
國際電信聯盟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之一,也是聯合國機構中歷史最長的一個國際組織。2018年,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開始對量子密鑰分發(QKD)進行標準研究和制定工作,主要聚焦在QKD網絡的功能、安全性和協議方面,主要力量來自中日韓歐美,包括中國信通院、國科量子、國盾量子、韓國運營商SK Telecom/KT、瑞士IDQ、日本NICT/Toshiba/NEC、美國Qubitekk等。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