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越冬水鳥同步監測和全國鶴類資源調查目前正在我省各濕地進行中。近日,安徽大學水鳥與濕地生態學周立志教授課題組在調查過程中,在安徽樅陽陳瑤湖附近發現了兩只結伴活動的白頭鶴(Grus monacha)和灰鶴(Grus grus)。這是在該湖泊首次記錄到這兩種稀有鳥類,這一發現刷新了陳瑤湖的重要水鳥資源名錄,對于加強濕地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鶴現陳瑤湖
鶴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凡的地位,更是水鳥中的旗艦物種。全世界共有15種鶴,中國分布有9種,在2022-2023年安徽省越冬鶴類種群數量同步調查中,安徽共記錄鶴類4種,共計649只,可以說每一只都非常珍貴。
1月8日,安徽大學水鳥與濕地生態學周立志教授課題組在陳瑤湖附近開展監測調查,在附近的水稻田中,調查人員意外發現了這兩只白頭鶴和灰鶴。安徽大學教授周立志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白頭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同時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易危(VU)物種。繁殖于西伯利亞北部及中國東北,在日本南部及中國東部越冬。大陸越冬種群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我省的升金湖和菜子湖是其主要越冬地。
灰鶴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和非洲北部,在我國繁殖于我國東北、西北,主要越冬于華北、華中和西南的大部地區,我省主要為遷徙停歇地,少量在升金湖等湖泊越冬。
周立志介紹,過去歷次監測調查中,陳瑤湖都沒有發現過越冬鶴類,此次發現令人驚喜,也拓展了對我省鶴類分布范圍的新認識。
此次全國越冬水鳥同步監測活動中,調查人員還在陳瑤湖同時監測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小天鵝和花臉鴨,花臉鴨與綠翅鴨數量龐大,表明陳瑤湖是雁鴨類的重要越冬地。
兩種鶴形影不離
鶴是“集群活動”的鳥類,在越冬地它們大多以家庭為單位活動,不同家庭組成大小集群,遷飛時召集在一起,分批行動。
這兩只白頭鶴和灰鶴則非常特別。調查隊員們觀察到,白頭鶴是一只成年鶴,但右腿受傷殘疾。灰鶴是一只幼體,看起來非常呆萌青澀。它們相伴相依,形影不離,組成了一對特殊的“家庭”,讓調查人員意外又感動。
周立志介紹,這種“家庭”在以往的監測和調查中極為罕見。升金湖、菜子湖是鶴在安徽的主要越冬地,陳瑤湖距離這兩處湖泊有一定的距離,鶴類極少單獨行動,這兩只鶴為何孤身來到陳瑤湖,又為何組成了特殊的“家庭”,原因目前還不得而知。是臨時組合還是長期相伴?是意外相遇還是有血脈親緣?還有待未來的監測調查甚至實驗室研究揭開謎底。
全國同步調查正在進行中
由周立志教授帶領的安徽省濕地生態調查隊目前正在開展2024年全國越冬水鳥同步監測活動,同步進行的還有安徽省全省越冬水鳥調查、長三角地區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和全國鶴類同步調查,涉及全省21個縣市區14處水鳥棲息地,合計25個監測單元、31個監測地點、73個觀測分區,觀測面積合計1901.8平方公里。
安徽地處南北過渡帶,濕地和水鳥資源豐富,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徙路線上,是遷徙水鳥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長江、淮河和新安江及其相聯系的河、湖、庫塘濕地是越冬水鳥的重要棲息場所,特別是湖泊濕地,是眾多珍稀瀕危水鳥和國家及地方重點水鳥的重要聚集區。
水鳥高度依賴于濕地。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2004年以來我省持續開展了20年的水鳥同步調查。通過調查監測,進一步補充完善安徽省越冬水鳥的種類、種群數量和棲息地狀況等基礎數據,為準確評估全國水鳥的資源狀況提供第一手數據支持,為水鳥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提供科學支撐。在2022~2023年全省冬季水鳥同步調查中,安徽共記錄冬季水鳥70種,68萬余只,創歷史新高,表明我省冬季水鳥的生境在改善,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的成效顯著。今年的調查結果將由安徽省林業局和國家林草局統一發布。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通訊員 鐘云東 實習生 楊顏鈺霆/文 周立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