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濱”你好,我是太和板面。這個冬天,哈爾濱旅游“火”出了圈,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去游玩,除了火爆全網的11個“砂糖橘”勇闖哈爾濱,近日安徽的太和板面也在哈爾濱“火”了一把。
邀請免費品嘗 推廣“家鄉味道”
1月6日,在哈爾濱中央大街中央美食城門口一個“哈市冰城雪滿天,太和板面暖人間”的牌子擺在了門口,一群安徽阜陽人說著家鄉話邀請全國各地的游客免費品嘗安徽的太和板面。
“咱們家鄉美食應該讓全國各地的游客都知道!”記者了解到,在哈爾濱免費請全國游客吃太和板面的老板叫單杰,是阜陽市太和縣人,他所經營的秋豪單記板面如今在全國各地已經有了200多家連鎖店。
單杰告訴記者,哈爾濱中央大街店是2023年12月新開的,此次哈爾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游玩,他希望通過免費品嘗活動讓更多人知道太和板面,推廣家鄉美食。
對于安徽人尤其是皖北人而言,“太和板面”是家喻戶曉的美食,但對于外地人來說卻比較陌生。“我是土生土長的阜陽太和人,希望能把家鄉的味道帶給更多人,并且驕傲地告訴大家這種美食來自安徽。”單杰說,活動當天有來自四川,湖北、河南等各地的游客,他們品嘗過太和板面后都贊不絕口,當日,他們累計送出1000多份太和板面。
立足東北三省 布局海外市場
1976年,單杰出生在阜陽市太和縣馬集鎮,1993年,他追隨親戚在哈爾濱的一家印刷廠打工。據單杰回憶,那時候在哈爾濱“麻辣面”十分暢銷,也總讓他回憶起老家的“太和板面”。1999年,他聯系了在河北石家莊做太和板面的親戚學習家鄉的板面技藝,想要在哈爾濱開一家板面店,2000年,單杰的第一家太和板面開業了。
太和板面通過純手工摔打出筋道的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配上高湯,精選數十種香辛料完美搭配,同時為迎合當地口味,單杰還特地對原有的太和板面進行改良,在保持原有家鄉味道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太和板面逐漸融入了當地顧客的日常生活。
“現在店鋪開到了全國各地,但是以東北三省為主,我們始終牢記自己是從哪里來,我們是安徽阜陽太和板面,宣傳好家鄉也是我們的義務和任務。”單杰告訴記者,他們秋豪單記板面的企業標語是“面香中國 老家太和”,同時全國各地連鎖店的裝修風格全部是徽派建筑風格。
宣傳家鄉美食,帶著家鄉味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單杰的目標,這些年他一直努力著,目前他所經營的太和板面已經在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等國家布局海外市場,據介紹,有一家店已經在設計裝修即將營業。
做好一碗板面 成就四大產業
太和板面作為安徽的一張特色名片,讓安徽也更有“面”兒。2015年5月,太和羊肉板面制作技藝被列入太和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1月,安徽10大地標美食公布,太和板面成功入圍。
數以萬計像單杰一樣的太和人從家鄉的一碗板面中嗅到了商機,帶著家鄉味道“闖”世界。據了解,太和板面店鋪遍布河北、天津、北京、江蘇、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市,有的還走出國門,將店鋪開到了朝鮮、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
同時,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太和板面把一碗板面做成了“板面粉、板面肉、板面料、板面菜”四大產業,拉動全縣種植、養殖、農副產品深加工、電商、物流等快速發展。“太和板面廣闊的市場,為延伸農業產業鏈,助力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提供無限可能。”據太和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美麗鄉村建設推進中心主任徐功學介紹,一碗板面包含面、肉、菜、料4個部分,若按全國2萬家板面店計算,一年可消耗60萬畝小麥、13萬頭肉牛、11萬畝辣椒、1萬畝小青菜,直接帶動四大產業發展。
一碗小板面推動好產業,拉動大就業。記者了解到,目前“太和板面”發展到全國5萬余家店鋪,太和全縣有近十萬人從事板面行業,各鄉鎮均有群眾在全國各地從事板面行業,部分鄉鎮板面行業年收入可達1.5個億,全縣板面行業年營業收入在80億元以上。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