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因銅而生,以銅得名。在這座有著3500年銅文化歷史的資源型城市,銅產業的發展一直延續至今。近年來,銅陵市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不斷推動傳統產業走向高端,集中力量打造新興產業集群,同時圍繞“中國銅藝之都”城市IP,探索打造犁橋水鎮等網紅打卡點,走出了一條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犁橋水鎮讓人看見了銅陵的美,并隨之紛沓而來。自今年4月底正式開園后,犁橋水鎮就因流光溢彩的夜景頻頻出圈,甚至被譽為銅陵版“大唐不夜城”。
銅陵犁橋位于該市義安區西聯鎮中部,是典型的江南圩區水鄉,有著“夢里水鄉、銅陵西塘”的美譽。根據史料記載,犁橋是由明代本地貢生查鳳翔等牽頭建造,由于水路交通的便利,犁橋在歷史上便是商業興盛的水鄉集鎮,各行各業、各地商會云集在此。作為銅陵市 “十四五”發展規劃文旅重點項目,犁橋水鎮文旅項目按照徽州明代園林形式總體布局,完整的保留展示了徽州原木文化的風貌和格局,是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康養旅居、研學和勞動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休閑旅游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9.6億元,總建筑面積43700平方米,主要依托村里原有的明塘、水系等,通過人工開挖與巧妙規劃,形成了有方塘、小河、水巷的水景觀系統。再通過移建明、清時期的110余棟古建筑以及臨水錯落分布的亭臺樓榭,布局了休閑體驗、古鎮觀光、文化創意、研學教育、影視基地五大板塊,同時引入了銅匠工藝、蠟染藝術、當鋪、漢服等等非遺商戶,集中展示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田園文化、農耕文化及獨特的犁橋水文化。
順著青石板路走進犁橋水鎮,仿佛瞬間穿越到幾百年前的明清街巷,既可以看到翹角飛檐、粉墻黛瓦的徽派古民居,也可以欣賞帶有客家風味的福建土樓式圓形建筑;既可以在曲徑通幽的古巷過道里行走穿梭,也可以登上石拱橋、塔樓遠眺水鎮美景……而當夜幕降臨時,犁橋水鎮沿街的商家店鋪紛紛亮起燈,沿著曲折水系布設的夜景燈帶也開始裝扮水鎮的夜色,水面上倒影著五彩繽紛的燈光,如夢如幻,令人陶醉。
為了給游客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旅游體驗,犁橋水鎮還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演藝節目,將水鎮的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通過引入多個精彩非遺文化演出,為游客展現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水上竹筏舞、舞龍表演、民族舞、高桿船技、花船表演、獨竹漂、縣衙審案、打更巡街、傳統猴戲……“通過精彩的舞臺表演和生動的影像呈現,游客們可以深入地了解犁橋水鎮的過去和現在。”據犁橋水鎮景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自開門迎客至今,犁橋水鎮在不到200天的時間里已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其中,本省游客為第一客群市場,長三角地區為第二客群市場,此外還有不少來自北京、廣州、西安、成都、云南、貴州、青海等地的游客。
隨著犁橋水鎮人氣攀升,其所在的犁橋村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村民們不但可以實現家門口就業,收入也相當可觀。據不完全統計,犁橋村及周邊擁有農家樂餐飲店20多家,經營當地特色農副產品的經營部30余家,特色水產品經營戶有十幾家,帶動周邊村民就業超400人。該村近年來先后攬獲“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示范”“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文明村鎮”“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多塊金字招牌。
除了犁橋村,銅陵市近年還在大力挖掘鄉村文化遺產,深入推進鄉村文旅高質量發展。圍繞樅陽縣橫埠鎮橫山村、銅官區西湖鎮農林村、義安區天門鎮江村、郊區大通鎮大院村等創建精品主題村,已創成省級“精品主題村”3個、“特色美食村”3個、“后備箱基地”3個。同時大力發展民宿產業,推進向陽花開、在陸花園、徽茗園民宿、山水農莊、國泰民宿等一批鄉村民宿提升。為了做活假日旅游經濟,促進旅游消費,該市還積極引導重點景區推出門票減免、產品打折等惠民舉措,相繼開展百車自駕游銅陵、樅陽油菜花文化旅游節、義安區風景廊道徒步大會以及鳳丹節、風箏節、桃花節、龍舟賽等38場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