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失的課間十分鐘”熱議未消時,深圳教育部門亮出“每天一節體育課”的官宣。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印發《深圳市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高中(含中職)學校每周開設3節體育課,中小學每天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少于30分鐘。該《實施意見》以剛性課時的要求,將“開齊開足體育課”的議題重新拉回公眾視野。
為什么要給體育課時設立剛性約束,“每天一節體育課”會不會太多了?實際上,“每天一節體育課”的提法在國家法規中早有體現:教育部2021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吨腥A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二十七條也規定,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不少于一小時體育鍛煉。由此可見,近年來,國家層面正在不斷發力,為學生的體育運動時間做硬核保障。深圳此舉,實是順勢而為。
從學生體質健康的層面考量,保障“每天一節體育課”正當其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青少年身體素質事關個人成長、家庭幸福、更關系到國家的未來。但當下,學生每天戶外運動時間不足,導致“小眼鏡”“小胖墩”日益增多。在社交平臺上,甚至有學生調侃自己是“脆皮學生”、“伸個懶腰,脖子扭了”“打噴嚏,腰椎間盤突出了”“共享單車騎時間長了,尾骨錯位”……本該精力充沛、生龍活虎的青少年,怎么就“脆皮”了?
其實,不只是深圳,包括安徽在內的很多省、市教育部門都出臺過類似“鼓勵每天一節體育課”“校內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政策,但如何落地落實落好,值得思考。政策出臺后,如何增加學校運動空間供給、補齊體育教師缺口,如何監督學校落實到位等,仍需相關配套政策和執行舉措跟進。唯有如此,方能讓好政策發揮好作用。同時,全社會也要從觀念上重視體育課,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讓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健康起航。( 合肥日報評論員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