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獲悉,日前,該局會同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安徽省財政廳、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安徽監管局、安徽證監局印發《加快金融下鄉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省涉農貸款余額達到3萬億元,2023~2025年農業產業化上市公司新增5家以上。
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全省涉農信貸余額2.567萬億元,同比增長19.78%,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4.32個百分點;農業保險為953.92萬戶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740.58億元;農業擔保在保余額386.49億元,同比增長41.92%。
《方案》總體目標為,圍繞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加強財政金融政策協同,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建立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擴大“三農”金融供給,有力有效支持鄉村振興和農業強省建設。到2025年末,全省涉農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涉農貸款余額達到3萬億元;農業保險持續擴面增量提效,每年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不低于現有水平;農業融資擔保在保余額達400億元。2023年~2025年農業產業化上市公司新增5家以上。
根據《方案》,我省將加大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金融支持力度,推進金融機構與農資生產、供銷等產業鏈各環節生產經營主體對接,滿足化肥、農藥等農資生產、采購周轉資金需求。全面推進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產糧大縣全覆蓋。同時,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農田建設和耕地質量提升貸款規模,每年累計投放達到60億元。整合打包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標準農田項目發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建設全省統一的高標準農田大數據業務管理平臺,提高金融服務對接效率。支持開展高標準農田保險試點,提供“工程質量+管護服務”綜合保險保障。深化金融支持種業振興專項行動,為種業陣型企業“一企一策”制定融資計劃,為“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經營模式開發定制金融產品,加強種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持續完善種業企業名單庫,全量納入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種業專區”,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專區內企業單設信貸規模、提供利率優惠并開辟綠色服務通道,到2025年底,“種業專區”對接貸款余額達到10億元。加大企業上市輔導,強化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加大對重點種子企業的輔導培育,深入推進“金種子工程”,2023~2025年,新增上市掛牌種業企業1家。
我省將大力推進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農業科創企業納入“共同成長計劃”,推動商業銀行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并給予利率優惠。推動省農業發展基金為農業科技創新、品種培育、機械研發、耕地保護等提供資金支持,重點瞄準省內外優秀農業企業,聚焦安徽農業“補鏈”,從農產品分選設備、數字智慧農業科技、設施農業設備、冷鏈物流等農業科技裝備細分領域培育高質量投資項目等。
在“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方面,安徽將組織金融機構在全省肉牛振興示范縣開展專項銀企對接,推進“活體貸”等肉牛信貸業務增量提效。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育肥牛貸款期限延長至2~3年、基礎母牛貸款期限延長至3~5年,建立肉牛信貸統計機制,推動肉牛貸款規模與產業規模相匹配。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積極謀劃推進畜牧產業大腦建設。
11月10日,第十三屆安徽國際文化旅游節在黃山市開幕。活動期間,關于民宿行業的發展成為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研討的重點話題。《方案》明確,安徽將探索古屋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推進古村落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形成一、三產業聯動發展格局。推廣“村落徽州”等鄉村“金融+鄉村文旅”運營模式,支持以黃山市、宣城市為代表的皖南休閑度假,六安市為代表的紅色生態旅游。鼓勵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探索開發“森林康養貸”,支持鄉村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推動精品主題村、精品民宿與金融機構有效對接,鼓勵有關機構按信貸要求健全完善鄉村民宿經營業主信用評價體系。
此外,《方案》還針對皖西白鵝等地域性特色產業、預制菜產業、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等方面,推出眾多具體支持舉措。(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