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于11月10日至11日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本次博覽會現場簽約重點項目153個、總投資金額239.5億元,較上屆增加58.8億元,增幅達32.5%。
本屆博覽會以“資源化利用,產業化發展”為主題。博覽會線上線下報名參展企業近千家,展出產品、技術、模式、裝備3000多個。本屆博覽會展示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裝備、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這些展示全方位、立體地展現了省內外“兩利用”領域的全產業鏈和前沿科技,其中一些產品和技術更是首次亮相。
環保經濟雙“豐收”
來自蚌埠展區的安徽豐原生物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的秸稈制糖和生物基材料工程最新科技成果——“秸稈混合糖聯產黃腐酸高效有機肥技術”,是全國首條秸稈制糖市場化生產線。據了解,黃腐酸有機肥的廣泛應用,有助于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它適用于種植蔬菜、水果、經濟作物等多種農作物,為農民提供了一種綠色、環保的肥料選擇。
“每8至9噸農作物秸稈作為原料,可以生產3噸混合糖,同時聯產5噸黃腐酸高效有機肥。”安徽豐原生物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區域經理陳雨表示,他們將計劃采用分布式鄉鎮糖廠的模式,在鄉村地區興建混合糖和有機肥加工廠,實現綠色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雙重豐收。
陳雨介紹,本次秸博會公司展示多以聚乳酸為原材料制作的下游產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口罩、購物袋、快遞袋、服飾等,都是由秸稈為原料,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制取的高純度乳酸聚合而成的聚乳酸制成,可逐步替代化學纖維和化學塑料,具有環保、無毒、可降解的特點,“目前,聚乳酸的年產能約30萬噸”。
秸稈“循環”成為投資新熱點
推動秸稈轉化為飼料,以“過腹”方式投入養殖業的種養循環產業新模式成為農業投資新熱點。
來自宣城展區的旌德縣虎威黃山黃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廠長嚴先生介紹,目前合作社建有3個600平方米標準化養殖牛舍,1個500平方米的培育室和一個200平方米的休息室和1300平方米秸稈儲存倉庫,培育皖南黃?;A母牛群200頭,成年種公牛20頭,“目前合作社以保種為主,年純盈利在300萬元左右”。
據嚴先生介紹,“我們的飼養的牛吃的是秸稈配的飼料,包括玉米秸稈、黃豆秸稈、稻草秸稈等,每年收購秸稈達到了600噸以上?!?nbsp;。
豐富的秸稈資源是安徽發展養殖業的基礎。作為農業大省,安徽省每年有農作物秸稈約4800萬噸、畜禽糞污約7700萬噸,秸稈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市場前景廣闊。
安徽:年利用秸稈量千噸以上企業近兩千家
從不得不焚燒處理的農田“廢棄物”,轉變為各式各樣有著可觀經濟價值的材料、肥料、飼料……,近年來,安徽奮力打造“千億斤江淮糧倉”、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大力培育“兩利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全省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92%以上和82%以上,“兩利用”全產業鏈年產值約450億元。
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目前年利用秸稈量千噸以上企業接近兩千家,48家企業產值過億,解決4萬多人就業。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形成收儲轉運、沼氣生產、沼氣發電、有機肥生產等完整的產業鏈,年產有機肥278萬噸,沼氣8900萬立方,沼氣發電3438萬千瓦時,有力支持了全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隨著我省“兩利用”產業的大發展,產業鏈不斷拉長與延伸,行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行業參與各方亟需強化資金、技術以及各種資源要素的集約化配置。為此,2022年博覽會上成立了安徽省“兩利用”產業聯盟,首批成員單位115家。聯盟成立以來,通過加強信息共享、推動資源整合、加強共性技術研發、優化服務體系,為全省“兩利用”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記者了解到,安徽還將出臺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系列配套政策,統籌各類農業專項資金,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培育農業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常誠 徐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