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當秋高氣爽、秋收農忙的季節,人們戶外勞作、游玩機會增多。可是你知道嗎?這個季節也是恙蟲病的流行季節。近日,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東方體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類是主要的傳染源,經恙螨幼蟲叮咬傳播。我省每年10-11月份高發,田間勞作的農民、野外作業人員等人群容易發生感染。
據介紹,鼠類是恙蟲病東方體最重要的儲存宿主,一旦恙螨幼蟲叮咬攜帶恙蟲病東方體的老鼠,幼蟲發育后其子代再去叮咬人類,則可導致人類感染發病。人與人之間不傳染,目前尚無接觸危重病人或帶菌動物的血液等體液導致傳播的報道。
恙蟲病潛伏期為4~21天,一般10~14天。急性起病,主要臨床特點為發熱、特異性焦痂或潰瘍、淋巴結腫大和皮疹。
其中,發熱體溫多在38.5~41℃,最高可達42℃,多有畏寒,偶有寒戰。恙螨幼蟲叮咬處首先出現粉紅色小丘疹,約3~10毫米大小,其后逐漸變為水泡,水泡破裂后中心部位發生壞死,形成褐色或黑色焦痂,多為圓形或橢圓形。而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是恙蟲病常見的體征之一,焦痂或潰瘍臨近的淺表淋巴結腫大較為明顯。皮疹則多出現在發病后3~6天,充血性斑丘疹多見,持續3~7日后逐漸消退。皮疹呈暗紅色,壓之退色。
哪些人群易患恙蟲病?專家表示,田間勞作的農民、野外作業人員、野外訓練部隊和野外旅游者等受恙螨侵襲機會較多,容易發生感染。此外,人對恙蟲病東方體普遍易感,病后可獲得較穩固的免疫力,一般不會出現重復感染。
如何預防恙蟲病?省疾控中心建議,首先,應做好個人防護。避免在草叢、灌木上晾曬衣被;田間勞作或野外作業時應穿著長袖、長褲、長靴、手套等衣物,并在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噴涂含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避蚊胺等成分的驅蟲劑(如蚊不叮、驅蚊靈等),避免在草叢坐臥;野外作業后,及時拍打衣物,抖落附著的恙螨,防止叮咬。
此外,恙蟲病多發地區可采取投放鼠藥、布鼠夾等方式控制鼠密度;經常清除居住地、作業場所及道路兩側的雜草、填平坑洼,以增加日照,降低濕度,減少恙螨的生長繁殖。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恙螨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皮膚焦痂或潰瘍、淋巴結腫大以及皮疹等疑似癥狀或體征時,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唐萌